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九月开学季,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迎新工作温情启幕。学院围绕“电”与“芯”的专业特点,精心设计沉浸式活动、科技感仪式与志愿服务,以务实的举措统筹迎新服务保障,创新电气特色,讲好电气故事。72小时“走芯”行动:沉浸式专业启蒙为帮助新生快速感知专业魅力,谋划开展“点亮一盏灯”72小时行动。新生点击屏幕姓名,就能触发专属LED灯点亮与盲盒抽奖。师生团队先设计定制化电路、焊接PCB板打牢硬件基础,再编程开发姓名识别逻辑,多次调试语音系统,让灯光点亮时同步播报新生姓名并进行神秘抽奖。整个过程融入电路原理、编程等专业知识。让新生在互动中萌发专业兴趣。 (图为志愿者迎新准备现场)专业体验秀:科技互动与暖心庆生共迎新生RM机甲大师竞赛团队携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现身迎新现场,机器人灵活完成旋转、急停、机械臂摆动等动作,直观展现机械电子技术的趣味。同时,机器人还为在迎新期间过生日的新生运送定制蛋糕,将科技感与暖心祝福结合;学院老师在现场一同为过9月6日报到当天的过生日的新生送上祝福,并亲手为新生切分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9/08

近日,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电力教育协会主办、东北电力大学承办的“象新力杯”第四届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总决赛圆满落幕。大赛以“电力创新‘智汇’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吸引全国218所高校1869支队伍参赛。我校学子表现优异,荣获首次摘得国家一等奖1项,同时获得国家二等奖4项、国家三等奖3项,共获八项佳绩。本届赛事设置开放创新与工程设计双赛道,聚焦电力系统优化、新能源消纳、智能电网运维等前沿方向,对参赛团队的工程素养与创新实践提出了高要求。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自赛事启动即组建校内参赛团队与指导教师梯队,面向赛题开展系统训练与模拟答辩,形成“问题拆解—方案设计—仿真验证—样机(平台)测试—路演表达”的全流程训练闭环,显著提升了同学们的协作能力与工程实践水平。(图为比赛现场)此次成绩集中展现了学校“新工科”建设与产教融合的阶段性成果,彰显了安信工学子在服务新型电力系统与“双碳”目标中的创新担当。学校将持续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完善“竞赛—课程—科研—实践”协同育人机制,培育更多面向国家能源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9/08

9月迎新季,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迎新现场热闹非凡。迎新以 “科技赋能 + 人文关怀” 为特色,不仅通过智能系统实现新生高效报到,更针对特殊需求新生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为来自广东、黑龙江、甘肃、陕西四省的远道而来的学子送上贴心关怀。本次迎新现场设有专属报到点、咨询台及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点,智能语音播报系统实时指引报到流程,线上核对信息、现场领取物资等环节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大幅提升了新生报到效率。在保障整体流程顺畅的同时,学院对特殊情况新生的关注尤为细致,力求让每一位新生感受到学院的温暖。来自安徽滁州的新生徐吉阳,身高 2.02 米,此前一直担忧宿舍床位尺寸不足影响日常起居。辅导员余欢欢在整理新生信息后发现这一信息后,立即启动个性化服务流程:多次前往新生宿舍测量床位数据,与学校后勤处沟通,最终定制了长 2.2 米、宽 1.2 米的专属床位,并同步调整了宿舍内书桌与衣柜的高度,确保其日常学习生活使用便捷。“刚走进报到区域,志愿者就主动过来采访我,还特意带我去看了为我定制的床位,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9/08

为了搭建学院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新生家长深入了解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育人体系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进一步凝聚家校合力,形成育人共识,助力新生开启大学生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于9月6日下午在A3教学楼W301会议室举办2025级新生家长见面会,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骆军,党总支副书记华静,学工秘书卢丽娟以及部分新生家长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由骆军主持。 (图为新生家长见面会现场)会议伊始,骆军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阐述家校共建育人平台的重要性。马利祥围绕“孩子为什么选择我们”、“孩子在大学里要做什么”、“家长和孩子应该怎么做”三个话题展开,从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学科竞赛等方面深入,详细介绍了我院培养模式与家校合力方向,受到新生家长们的高度认同。接着,华静聚焦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呼吁家校携手,形成育人合力,共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图为马利祥发言) (图为华静发言) (图为新生家长见面会现场)会后,新生家长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学院实验实践中心、学生社团电子科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9/07

9月的安信工校园,烈日当空,人流如织。一张张怀揣憧憬的崭新面孔涌入校园,在他们身边,有一群身着统一服装、汗水浸透后背的忙碌身影——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57名迎新志愿者。你看到的他们,或许只是在帮忙拉行李、做引导以及帮助新生报到。但你看不到的他们,却是用工科生的独特方式,焊接电路、调试灯光,默默点亮了新生大学路上的“第一盏灯”。“力”与“礼”的担当——引导组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引导组志愿者奔波的身影。他们顶着烈日,穿梭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南门、架空层报到处以及A20、A34等宿舍楼间,帮新生指引道路、搬运行李。即便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他们也未曾停下脚步;面对新生和家长反复询问的路线、报到流程等问题,他们始终保持微笑,耐心解答,用行动给新生留下了大学的“第一份好印象”。 (图为志愿者帮助新生搬运行李) “精”与“准”的协作——报到手续组相较于室外的奔波,报到手续组的志愿者们在体育馆架空层内开启了“高效作战模式”。一部分志愿者守在报到桌前,熟练操作信息系统,逐项核对新生身份信息,确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9/07

秋风送爽迎新生,暖心走访寄深情。为深入了解2025级新生入学后的住宿生活与适应情况,传递学院对新生的关怀与期望,同时搭建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2025年9月5日至6日,电气与电子学院管理团队全体成员、辅导员分批次深入2025级新生宿舍,进行走访,以脚步丈量关怀,用交流传递温暖。 (图为走访学生宿舍现场)细节满是关切,“宿”间满是温情。“宿舍住得还习惯吗?”“生活用品都备齐了吗?”“有没有遇到需要学院帮忙解决的问题?”每走进一间宿舍,老师与新生亲切交谈,目光细致扫过宿舍的床铺、书桌与阳台,仔细询问新生的住宿体验。同时叮嘱新生:“初秋昼夜温差大,注意室内通风;大家要互相包容、互帮互助,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积极融入集体生活,有任何困难随时找学院老师,我们一定尽全力为大家解决。”辅导员在走访中重点就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谨防电信诈骗等安全事项和报修流程进行提醒。心声里见成长,“暖”意持续传递。走访过程中,有一位身高2.02米的同学,学校配置的床不能满足其生活需求,考虑到这一情况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9/07

为了让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新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专业特色、融入学院文化,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于9月5日至6日组织举办“智启未来·电亮梦想”迎新活动。本次活动突破传统开学迎新形式,将智能车、灯光矩阵等专业元素融入迎新,通过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让新生从入学第一天就体验到学院的专属魅力与创新氛围。 (图为新生报到现场)活动现场,新生到场核实信息后,语音播报系统念出每位新生的姓名,一盏盏LED灯随着新生姓名的响起而点亮,犹如电路板上一个个节点被激活,这场科技感十足的仪式以精心设计的声光系统,为2025级新生接通了梦想的电路。 “听到自己姓名的那一刻,看到专属我的那盏灯亮起,突然感到自己与学院产生了真实的连接。”一位202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生兴奋地表示。与此同时,在活动的展示环节中,学院智能车竞赛团队带来了现场展示。一辆辆由学生自主设计的智能车在场地上游刃有余地行驶,引来阵阵掌声。现场的这些展示使新生看到了专业学习的无限可能,一位新生家长感叹道,“孩子在这里上学,我们放心了。”(图为智能车竞赛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9/06

为了让初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新生快速感知专业魅力、激发学习热情。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围绕“点亮一盏灯”主题,开展了一场72小时特别行动。新生们通过点击屏幕中自己的名字,成功点亮了一盏灯,这一简单的操作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复杂的工程技术。为此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宣传部工作人员采访了此项目的负责人李虎老师,深入了解项目的相关内容。 (图为采访李虎老师)当被问及项目灵感来源时,李虎老师说道,主要想是让新生在入学之初通过一种方式,感受到自己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增强新生的初来学院的归属感。然而,项目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在谈到项目难点时,李虎老师坦言:“工程量大是首要问题。从电路设计到PCB焊接,再到软件编程以及语音合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雕琢。而且,负责各个板块的人员沟通、协调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图为实验室同学加班制作项目)据了解,为了攻克这些技术难题,负责电路设计、PCB焊接、软件编程、语音合成的师生团队日夜奋战。在电路设计阶段,反复优化方案,确保电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