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为全面增强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领域的专业能力,并促进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深度整合,以确保新学期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稳固基础,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教研室于3月6日在党员活动室成功举办了以“青年教师科研教学能力提升”为主题的教研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徐旺老师担任主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会议伊始,徐旺老师对新学期的核心任务进行了周密的规划与部署。他首先突出了教学课堂管理的关键性,强调全体教师必须严格遵循教学规范,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继而,徐老师针对企业实习材料的归档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规定了归档流程及关键时间节点,旨在确保实习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此外,还对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工作进行了周详的安排,要求指导教师加大对学生的督导力度和指导工作,以确保毕业设计工作能够按照既定计划顺利进行。为促进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本次会议特地邀请了李津津老师与高晓萍老师,就教科研论文撰写经验进行分享。李津津老师深入阐述了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关键环节,并结合个人经验,详尽介绍了论文写作过程中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3/13

3月5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召开教学科研工作推进会,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师德师风建设两大主题开展研讨。教研室主任束文强主持会议并针对近期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强调要坚持以“技术革新驱动教学改革、师德师风筑牢育人根基”为原则,推动课程建设、科研攻关与教师队伍发展协同并进。束文强提出,本年度教研室将聚焦“Deepseek平台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科研反哺教学典型案例培育”“师德考核与教学质量量化评价体系建设”三项核心任务,要求全体教师以学校“智能+专业”改革试点为契机,强化责任担当,抓实备课、科研、校企合作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力争在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AI赋能课程群建设中实现突破。随后,会议围绕两大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教研室副主任龚鹏以“Deepseek部署及在教学、科研上的具体应用”为题,详细介绍了该人工智能平台的功能架构及实训场景应用方案,提出通过AI辅助编程调试、虚拟仿真实验、大数据分析等模块,重构《智能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等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并结合新能源装备研发、电力系统故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3/13

3月12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中心主任季凌洁携北京中科仙络智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到访芜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开展校政企合作对接座谈会。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刘蕾、院长助理张松林、产业学院主管程聪热情接待。三方围绕产业学院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校政企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图为产教融合座谈会)座谈会上,中科仙络智算科技组织发展部部长张涛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技术优势及业务布局。作为深耕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服务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科仙络近年来积极与高校共建校外实践基地、订单班等合作项目,已与四川、贵州等地院校形成成熟的人才共育机制。此次来访旨在探索与芜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深度合作模式,将企业技术资源与学院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刘蕾系统阐述了产业学院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成果。她指出,学院自2023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校政企协同育人”为核心,构建“N+M”协同育人新机制,实行“厂区办学,车间教学”,校企联合组建教师队伍,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培养具有“专业能力+产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3/12

为助力2025届考研学子更有效地规划复习策略,汲取前辈的成功经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近期举办了一系列考研指导活动,包括线上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和研究生复试指导讲座,为同学们照亮了考研复试调剂之路。在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上,已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们结合自身经历,从复试准备、调剂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分享。张波学长强调了专业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并建议通过模拟面试锻炼表达能力。章仁豪学长则分享了英语复试的练习技巧,如每日进行英语听力和口语练习,积累专业英语词汇等。孟凡荣和彭建新学长详细介绍了调剂信息的收集渠道和填报技巧,提醒同学们密切关注调剂系统开放时间。周国君学姐则分享了如何合理安排志愿梯度,增加调剂成功概率。在互动答疑阶段,学长学姐们耐心解答了学弟学妹们关于复试复习资料选择、调剂院校选择策略、跨专业复试注意事项等问题,交流氛围热烈。(图为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3月7日上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又举办了研究生复试指导讲座。本次讲座由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华静主持,特邀西京学院陈雅蓉副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3/07

为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3月5日,由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助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刘蕾、副书记华静、院长助理张松林、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主管程聪一行五人组成考察组,赴武汉金石兴机器人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石兴公司”)开展调研交流,金石兴公司执行董事程曦远、人力资源及就业总监晏传杰等企业负责人参与接待并座谈。(图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赴金石兴调研)马利祥一行首先实地参观考察了由金石兴公司与武汉东湖学院、武昌工学院联合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在晏传杰的引导和介绍下,学院考察组深入了解了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课程体系开发及“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成果。产业学院通过校企“双主体”管理机制,将企业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实践,形成“项目化教学+岗位实训”闭环培养模式,为智能制造领域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图为金石兴公司参观)(图为武昌工学院产业学院参观)(图为武汉东湖学院参观)座谈会上,晏传杰全面介绍了金石兴集团在校企合作领域的实践经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3/07

2025年3月5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围绕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学工作量核验制度开展系统学习。会议由陶龙高老师主持并领学,教研室主任束文强总结部署,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以“强化师德红线意识,规范教学支撑材料”为主线展开。陶龙高老师领学《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结合教育部公开警示案例,重点剖析学术不端、师生交往失范等风险点,重申“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在教学考核中的刚性约束力。针对教学工作量化指标改革,逐项解读课堂日志记录、实践指导过程性材料留存等实操规范,明确院级督查小组的随机抽查与交叉互审机制。教研室主任束文强在总结中强调,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生命线,教学规范是人才培养的根基工程,全体教师需以更高站位主动对标要求,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日常教育教学的自觉行动。本次会议通过制度解读与责任压实,进一步筑牢了师德师风防线、明确了教学行为的量化标尺,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3/07

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建设,提升课程教学效果,通信教研室于3月5日下午在A4S305组织召开了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项目制与混合式立项课程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教研室会议现场)会上,首先张天飞根据学校教务处下发的《关于开展“十四五”期间项目制和混合式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全面解读了文件对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项目制与混合式课程立项及建设的要求。明确了通信专业立项的各门课程的改革类型及建设负责人。然后从课程配套经费情况、课程建设周期、建设要求与项目验收四个方面对课程建设重点工作作出了详细的部署。为确保春季学期通信专业立项的各门项目制和混合式课程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张天飞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实践、线上资源为载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通信专业立项课程名单)通过本次会议,通信教研室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制与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工作重心,要通过科学规划、资源整合与动态管理,推动教学模式从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3/06

2月26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组织召开科研团队建设专项工作会议。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科研副院长梁美玉出席会议并作工作部署,学院各科研团队负责人及青年骨干教师参会,共同围绕科研团队优化升级、学科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图为科研团队建设会议)会议伊始,梁美玉从科研团队架构优化、中长期目标规划、跨领域协作机制等方面系统解读了学院科研团队建设的改革方向。她指出,要以“凝聚特色、激发活力”为核心,推进团队制度规范化、研究方向精准化、成果转化高效化,鼓励青年教师依托团队找准科研定位,争创高水平学术成果。(图为梁美玉讲话)马利祥结合硕士学位点申报攻坚任务,提出以学科建设为牵引,打造科研与育人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他强调,青年教师是推动学科发展的生力军,学院将通过完善团队导师制、立项支持“青年科研育苗计划”等举措,为教师成长提供资源保障;同时要求各科研团队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打破学科壁垒,凝练智能感知与检测、工业互联网与智能控制、智能网联及智能电驱与能源管理等特色方向,形成标志性科研成果。(图为马利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