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近日,长春高博会第九届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盛大举行,备受瞩目的《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本科,2025版)》在论坛上重磅发布。该指数由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联合中国自动化学会、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等权威机构联合研制。此次指数评估范围广泛,共覆盖全国922所高校,我校凭借在机器人类竞赛中的优异成绩,成功跻身B档行列,位列全国前30%,在安徽省23所入围高校中,我校排名第5。(图为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榜单)2025版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基于长达13年累计48381条真实竞赛数据,围绕全国9项主流机器人赛事,构建了涵盖赛事影响力、奖项竞争度、层级选拔度等在内的29项多维度评价指标,将高校划分为A+至E档,我校在激烈竞争中位列B档,充分体现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机器人领域的教学成果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图为机器人类竞赛学生获奖证书)一直以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始终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作为重要使命,深入推进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学院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6/03

为进一步明确近期重点工作内容,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电气教研室于5月27日在A4S305组织召开了2025届毕业生企业实习与期末监考工作。会议由电气教研室主任束文强主持,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马利祥及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 会议伊始,束文强对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设计材料存档实施方案以及期末监考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解读。针对毕业设计纸质材料归档要求指导教师对每一项材料的内容、签字要求、日期标注进行审核,电子档要按照命名要求进行命名,同步电子档材料交给指导老师收齐。针对期末监考要求开考前检查学生座椅和口袋,要从源头遏制作弊学生。马利祥在会上鼓励全体教师间积极沟通交流,针对毕业设计一些问题作了相关说明,同时强调期末监考教师的职责。(图为马利祥讲话)此次会议为毕业设计和期末监考工作指明了清晰路径。电气教研室全体教师将严格按照会议要求,扎实推进工作,为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5/30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营造清新、健康、文明的校园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校园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各党支部近日在校园各场所举行校园禁烟系列活动。在主题党日活动现场,学生第五支部书记刘雅文首先带领全体师生学习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她指出,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我们的自觉行动。学习之后,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禁烟宣传片。与会党员一起在禁烟横幅上签名,表达了为“创建无烟校园”出力献策的意愿,以及坚决抵制吸烟,营造健康校园环境的决心。(图为刘雅文领学)活动期间,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各班级开展“禁烟,为健康护航”主题团日活动,举行海报设计大赛,并在现场进行优秀禁烟海报展示活动。入党积极分子、入团积极分子通过班级微信群、朋友圈、学院微信公众号、发放宣传单等途径进行了禁烟宣传。党团先锋主动走向过往师生,耐心讲解吸烟对呼吸系统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5/3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推进“十四五”本科教育系统性改革,主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求,通信教研室于5月22日在A4S305召开了“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专题研讨会。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上,首先张天飞组织各参会教师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的研讨主题,以小组形式,从“培养目标重定位”、“课程体系重构”、“评价体系革新”以及“产教融合深化”四个方面开展前期调研汇报分享。各小组结合具体高校改革措施,多维度深入解读了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的核心要点。其中,培养目标要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与素养导向”。人工智能替代了重复性知识劳动,本科教育需聚焦培养机器难以替代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整合能力、人机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数字素养与伦理意识也应成为学生必备的能力,涵盖AI工具使用、数据安全、伦理风险判断等。其次,本科教育应通过学科交叉、分层递进重构课程体系。如西安交通大学构建覆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5/28

为推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激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有效推动智能机器人方向人才培养。第二届安徽省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赛于5月21日在A3N306成功举办,此届赛事由紫云英创新创业学院主办、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创办于2017年,首届大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组委会共同主办,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决赛由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政府承办。之后大赛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第八届,安徽省第二届。大赛以“更好、更快、更强”为主题,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为起点,形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技术创新和后期孵化一体化的人才培育链条,助力机器人相关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高校参赛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大赛于2020年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此次校赛主要为主题一赛题(创意设计)服务于未来生活的智能型服务机器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5/28

为扎实推进学院科研工作,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5月20日,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在A4S304召开科研工作阶段汇报会。会议全面总结本学期科研进展,分析存在问题,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会上,教研室教师依次汇报了本学期科研工作情况,涵盖专利申请、项目申报(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及学科竞赛指导等方面。徐旺副主任对整体科研进展进行总结分析,指出目前教研室专利申报复审9项、论文投稿或返修2篇,学科竞赛成绩稳中有升,其中蓝桥杯竞赛表现突出,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初赛作品需注意提交截止时间。他强调,当前科研工作与年度目标仍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强化落实。龙海燕主任就科研工作推进提出三点要求:强化团队协作,各科研平台/团队研究方向需紧密契合学院学科发展目标;明确个人任务,每位教师须确保完成年度基本科研指标(如专利受理1项/人);完善沟通机制,鼓励教师及时反馈科研困难,学院将提供针对性支持。会议最后,与会教师围绕科研项目申报、竞赛指导经验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本次会议系统梳理了科研进展,凝聚了共识,为下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5/28

为进一步推动学科竞赛工作的发展,提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竞争力,促进教师指导水平的交流与提高,电气教研室于5月11日在A4-S304成功举办了一场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学科竞赛经验交流会。本次会议由杨宇兵老师主持,电气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伊始,杨宇兵对学校现有的各类学科竞赛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介绍。从竞赛的种类、涵盖的学科领域,到竞赛的举办时间、参与方式,再到过往竞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都一一进行了讲解。这不仅让老师们对学校的竞赛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有意向参与竞赛指导的老师指明了方向。随后,会议聚焦于学校学科竞赛奖励制度。杨宇兵解读了奖励制度的各项措施。明确的奖励机制让老师们看到了学校对学科竞赛的高度重视,也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最后,几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分别分享了学科竞赛指导经验。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竞赛选题、备赛策略、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教师们强调,指导学科竞赛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们的分享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5/28

  5月23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A3W301教室举办“SCI论文写作与投稿策略”专题讲座,讲座由郭业才教授科研团队承办,特邀段毅博士担任主讲。讲座聚焦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核心技巧,学院全体教师参与,现场反响热烈。  讲座开始后,段毅围绕出“SCI论文八股结构”,系统解析了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方法论、实验验证、总结和参考文献八大核心模块的写作要点。他强调“方法创新是论文灵魂”,标题需“如手术刀般精准”直指研究核心,并解读“问题驱动—分析—解决”三段式逻辑框架,为构建清晰、严谨的论述提供了有效路径。在具体写作技巧上,段毅指导引言应采用“从宏观领域到微观问题”的漏斗式写法,贡献表述需遵循“学术谦抑原则”确保客观严谨,并详细解读了Elsevier、IEEE等主流期刊对图表、公式的隐形规范要求。针对关键投稿策略,他结合多年编审经验,特别指出应遵循参考文献“五年黄金法则”,实施中文文献英译的“三审原则”,并在投稿前严格执行涵盖图表、参考文献格式等细节的“十项检查清单”,强调“细节决定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