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为助力青年教师论文质量提升、全面提升学院科研成果产出,我院开展青年教师论文撰写风暴会。会议由梁美玉副院长主持,学院学术指导委员会与学院正在进行论文撰写的青年教师一同参会。会议伊始,梁美玉对我院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科研的热情表示了充分肯定,而后每位青年教师依次发言,结合自身论文投稿进展,坦诚分享在选题优化、文献梳理、期刊匹配、论文返修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场交流氛围热烈而务实。针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如SCI期刊英文撰写,如何做好返修意见回复以及论文的投稿选择等问题,学术指导委员会聚焦实操层面,分别就“文献管理工具高效使用”“投稿后与编辑沟通技巧”“论文修改反馈的快速响应方法”展开讲解,还现场解答教师们的个性化疑问,提供思路引导。郭业才从“精准定位期刊风格”“强化论文创新点表述”“规范学术语言逻辑”等多个维度给出具体建议,并结合自身指导论文经历举例说明。会议最后,梁美玉进行总结。她强调本次风暴会是学院“传帮带”科研帮扶机制的重要实践,后续将持续收集教师需求,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为
9月29日,电气教研室在A4S403召开本教研室全体教师会议,会议由张豪老师主持。会议中张豪老师主要针对9月24日开展的电气教研室青年教师集体听课活动,进行教学能力提升分享与交流。为切实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其备课质量与教学能力,9月29日下午,电气教研室在博识楼A4S403组织开展集体听课交流与反思会议。会议由张豪老师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上,张豪老师首先结合对老教师课堂的观察,系统总结了老教师成熟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把控技巧。随后,他对照青年教师的教学实际,指出其课堂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参会教师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与解决方案。最后,教研室副主任龚鹏老师作总结发言,他重申了学院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要求青年教师严格管控课堂纪律,主动向老教师学习,切实将交流成果转化为教学能力的提升。此次活动为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搭建了有效平台。参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表示,将认真吸收借鉴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打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信教研室于2025年9月26日在A4S305组织召开了AI课堂智慧教学平台使用交流研讨会。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骆军及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 (图为教研室会议现场)会议伊始,张天飞指出,在“人工智能+教育”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将AI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融入教学全环节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举措。其次,通信教研室青年教师张迎春结合自身使用体验,详细分享了基于AI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如何开展课程建设及辅助教学,包括教学资源建设、课堂教学互动及学生学生数据分析等。尤其针对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分享了多项操作技巧与解决方案,为教研室其他教师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后,与会教师积极交流了各自在AI课堂等智能工具应用、资源嵌入教学等方面的经验,一致认同AI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对优化备课流程、提升课堂效率具有重要价值。最后,骆军指出使用AI课堂等智慧
为进一步提升实习育人质量,动态掌握学生企业实习真实近况,通信教研室于2025年9月24日下午2点在A4S305组织召开了关于2022级企业实习指导中期检查研讨会议,强调了实习指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骆军及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上,张天飞首先针对2022级企业实习中期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馈。其次,通信教研室骨干教师张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详细分享了企业实习指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他首先以一份学生实际提交的双周报为例,明确了实习工作内容与心得体会的写作规范。强调工作内容记录应做到分点描述、详实清晰,重点体现通信工程专业技能应用,工作成果需量化,避免模糊表述;心得体会需结合工作内容深度思考,分点覆盖专业成长、能力提升、改进方向等,避免单纯抒情。随后,针对实习指导教师批阅规范给出建议,包括及时处理已提交的双周报,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成长为核心,避免仅作通过或不通过判断,需针对不足给出具体改进建议,针对亮点明确可延续的学习方向等。第三,针对实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长春理工大学承办,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中,我校李津津老师荣获国家二等奖。(图为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暨专业建设研讨会)本届大赛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注重人工智能与教学创新的深度融合。赛事覆盖全国四大赛区,吸引28个省区市197所高校的696名教师参赛,充分展示电子信息领域教学改革与师资建设的新成果。经严格选拔,273名优秀教师晋级全国决赛。决赛特邀7位国家级教学名师、44位省级教学名师及教指委委员组成评委会评审,对参赛教师现场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智慧教学、教学特色、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最终李津津在与众多名校的激烈角逐以优异的表现荣获佳绩。。(图为李津津参赛)(图为颁奖现场,右四为李津津)我校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持续大力推动教师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为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自动化教研室于9月26日在A4S403会议室组织召开“C2026人才培养方案专题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松林主持,自动化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结合现行22级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围绕课程体系的创新优化路径展开深入研讨。与会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与行业发展趋势,就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核心与选修课程设置,以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与强化进行了充分交流。通过此次研讨,教研室进一步凝聚了育人共识,明确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方向。后续将积极推进教学资源智能化建设,将改革思路系统融入社会责任教育、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关键环节,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社会担当的自动化领域骨干人才。
9月19日,电气教研室在A4S403召开本教研室全体教师会议,会议由杨宇兵老师主持。会议中杨宇兵老师主要针对9月17日开展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进行总结复盘,并结合暑期在中国电源协会进行的培训进行了分享交流。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依托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平台和第一届全国电力电子教育教学研讨会平台,针对比赛过程中专家评委所提问题,融合培训过程中行业专家所讲内容,9月17日中午,电气教研室在博识楼S403开展了暑期培训分享交流会暨青教赛赛后总结反思交流会。会上,杨宇兵老师首先对电气教研室全员出动参与教学竞赛的精神提出肯定。鉴于经验和准备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评委专家所提出的关键意见,杨宇兵老师从课程情况,如:学士安排、改革方式、课程地位、课程目标以及开课专业等;痛点归结,尤其是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实施,指针对问题进行的教学创新和和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这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总结复盘。其次,融合第一届全国电力电子教育教学研讨会上刘进军教授以及张兴教授等人对教
9月17日下午,电信教研室在A4S304党员活动室,由副主任徐旺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此次会议聚焦于教学材料规范化、课堂管理研讨以及实习相关工作,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研讨,旨在为学生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会议伊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华静表示,在实习检查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尚未启动实习工作,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实习情况。与此同时,鼓励25级新生班主任聚焦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强化学科教学工作,并跟进学生参与的相关比赛(例如舞蹈机器人大赛)。通过教学与辅导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学生工作的开展。随后,徐旺着重强调了教学材料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要求全体教师严格依照学校规定准备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等教学材料,明确教学笔记留痕、课后作业、报告及考查课结题报告的批改标准,以此确保教学过程严谨、教学材料完整。随后,教师们围绕课堂管理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分享了各自在维护课堂纪律、提升学生参与度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共同探寻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 此外,教研室主任龙海燕着重阐述了课程组存在的意义,指出课程组
为提升新教师教学水平、保障新学期教学质量,自动化教研室于9月10日在A4S103实验室组织开展新教师试讲活动。参与本次试讲的包括新教师谢双双、付燕、杨清、吴雅婷,以及评委教师张松林、王秀丽与何野。试讲过程中,四位新教师分别就《智能控制导论》《数字逻辑》《C#程序设计》和《电工学》课程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评委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互动和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进行细致点评,在肯定新教师前期准备与教学态度的同时,也指出了课堂节奏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张松林老师在总结中强调,试讲是严把教学质量关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新教师快速融入教学团队、提升授课能力。他鼓励新教师认真吸收反馈意见,不断反思与改进,争取早日站稳讲台、站好讲台。本次活动为新教师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加强了教研室教学经验的传承,充分体现出自动化教研室对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学期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9月10日,机器人工程教研室在博学楼 A3S302 教室组织开展 “双新” 说课会议。本次会议以 “规范教学流程、优化课程设计、提升育人质量” 为核心目标,旨在为新学期教学工作锚定方向。教研室李涛、张紫琴、汤巍、邵香迎、凌新宇等多位教师参与说课展示,全体教师参会交流,刘蕾院长、张立臣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专业点评。会议严格遵循 “双新” 背景下的说课要求,聚焦教学核心环节有序推进。现场先为评委及参会教师分发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说课点评与研讨的核心依据;随后,说课教师围绕 “课程目标、课程地位、课程内容及知识体系、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准备情况” 五大核心板块,结合机器人专业特色与行业需求,系统呈现课程设计思路与实施计划。在课程说课环节,各位教师充分展现扎实的教学规划能力与创新意识。李涛老师率先以《C#程序设计》为主题,明确 “培养学生编程逻辑与实际应用能力” 的核心目标,梳理 “语法基础—面向对象编程—项目实战” 的递进式知识体系,提出 “案例教学+分组编程实践” 的教学模式,并详细介绍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