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8月11日,正值暑期,骄阳似火,电气学院院长马利祥、党总支书记骆军、副院长梁美玉、党总支副书记华静等院领导心系留校学生,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备战考研和参与学科竞赛的同学们送去关怀与鼓励。(图为院领导慰问考研学生)在考研自习室,同学们正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或低头沉思,或奋笔疾书。院领导们轻步走进,仔细查看同学们的学习资料,了解复习进度,鼓励同学们要坚定信心,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随后,院领导来到学科竞赛实验室。这里,参赛团队正围绕项目方案热烈讨论,调试设备、优化代码的身影忙碌有序。院领导认真聆听项目进展汇报,对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给予充分肯定。他们鼓励大家要勇于挑战、敢于突破,在竞赛中锻炼自己、提升能力,为学院争光添彩。同时,学院还为同学们准备了清凉物资,让大家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丝丝凉意。(图为院领导慰问学科竞赛学生)走访过程中,院领导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认真倾听大家对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会尽快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为同学们创造更好的学

2025-08-23

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发挥专业优势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7月8日,科普益课实践团与“常青数”实践团联合行动,在金寨县开展“红色教育+科普实践”主题的三下乡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老师刘洪、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刘梦莎、23级辅导员王龙虎共同参与并指导了此次活动,全体成员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清晨,科普益课实践团与“常青数”实践团成员共同集合出发,怀着崇敬的心情奔赴金寨县烈士纪念场所。抵达后,大家沿着广场的台阶缓缓上行,每一段台阶都藏着特殊的历史密码。刘洪老师驻足讲解:“眼前这59级台阶,象征着从金寨走出的59位开国将军,他们在战火中浴血奋战,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他又简要提及其余台阶的意义:“旁边的25级台阶对应着在这里组建的红25军,而10级台阶则铭记着十万金寨儿女参军报国、为国捐躯的壮烈历史。”登上台阶顶端,高达24米的烈士纪念塔巍峨矗立。刘洪老师介绍,塔高24米是为纪念金寨1924年建立党组织,那是革命火种在这片土地点燃的

2025-07-17

新时代青年当以行动践行使命,用担当诠释青春。为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本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常青数”实践团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于2025年7月7日走进安徽金寨县青山社区中心,开展了反诈讲座、老人慰问及校社合作签约等系列活动,用青春力量为社区注入温暖与活力。此次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老师刘洪、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刘梦莎、23级辅导员王龙虎共同参与并完成指导工作。反诈护夕阳,防骗筑长城7月7日14:30,反诈讲座率先拉开帷幕。实践团成员提前完成现场的布置,引导参与活动的老人们有序就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听讲。讲座中,实践团代表李铭捷结合老年群体的生活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了如何使用微信、支付宝等软件的常用功能,例如与子女交流、如何扫码转账等。同时,她介绍了常见的电信诈骗套路,例如冒充公安局要求交保证金、虚假中奖信息等。随后,志愿者们为老人们送上精心准备的礼品——寓意平安顺遂的祝福香包,以及印着 “福寿安康”“吉祥如意” 等

2025-07-16

2025 年 7 月 6 日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錾光琢影・芜湖铁画” 实践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郝峰山老师的带领下,从芜湖转赴黄山,深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家康弟子胡志成的工作室及当地村落,开展铁画文化调研与技艺实践,进一步探寻非遗传承的当代路径。7 月 6 日清晨,带着对铁画文化的浓厚向往,团队成员们抵达黄山,踏着晨露来到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家康的徒弟胡志成老师家中。胡老师作为铁画的年轻代表,脸上洋溢着对这门技艺的热爱与执着。他热情地将成员们迎进屋内,小心翼翼地展示了家中珍藏的众多铁画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描绘着壮丽山河,铁线勾勒出的山峰巍峨耸立,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山间的清风;有的展现着花鸟虫鱼,那灵动的姿态,让人难以想象是由冰冷坚硬的铁锻造而成。在展示过程中,胡老师娓娓道来黄山地区铁画技艺的特色与演变。“铁画的灵魂在于‘以铁为墨,以锤为笔’”,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身旁的铁锤,在一块烧热的铁片上演示起基础技法。随着铁锤落下,铁片上渐渐出现了富有韵律的线条。他强调 “每一锤的力度和角度都决定了线

2025-07-16

为了切实提升社区老年人的防诈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传承和弘扬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军人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7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筑梦之舟”实践团走进同安街道卫岗社区,以“青春力量入社区,实践服务暖人心”为主题,通过反诈宣传和拜访退伍军人的形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相结合,在基层一线践行青春使命。 (图为“筑梦之舟”实践团合照)活动当天,团队成员们走进同安街道卫岗社区,为社区的老年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知识宣传活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团队成员们为活动现场的每一位老年人分发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受访老人对“保健品虚假宣传”“冒充客服退款”等常见诈骗手段辨识度较低,近半数老人表示曾接到过可疑电话却不知如何核实身份,仅有不足两成老人学习过防诈骗知识。数据反映出社区老年人在反诈认知上存在明显短板,对新型诈骗手法的警惕性不足,亟需通过我们的反诈指导来筑牢晚年“钱袋子”防线。实践团成员精心准备了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

2025-07-16

本网讯 2025年7月3日至4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青禾环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芜湖市湾沚区,以“劳动关怀与环保教育”为主题开展系列志愿服务与调研宣讲活动,助力绿色理念传播,致敬一线劳动者。(图为环境卫生管理所活动照片)活动首站,团队参访湾沚区环境卫生管理所,深入中转站和作业区域学习环卫工作流程与安全风险,聚焦“交通作业安全”“高温作业防护”进行图文宣讲,并为环卫工人送上防暑降温物资,传递社会关怀。随后,团队分组前往陶辛镇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入户访谈和问卷了解居民对垃圾分类、水体保护的认知诉求,并记录莲子种植生态案例,为环保教育积累一手资料。(图为陶辛小学活动照片)7月4日,实践团在陶辛小学为二年级学生带来生动环保课堂。以“垃圾分类”“绿色生活”“尊重环卫劳动”为核心,开展互动教学与手工创作,学生们踊跃参与,作品展现环保初心。团队颁发“环保小卫士”贴纸与奖品,激发青少年责任意识。课堂反响热烈,促成团队与小学达成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意向,推动环保教育常态化。  电院学生从

2025-07-07

2025年7月5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錾光琢影·芜湖铁画”实践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郝峰山老师带领下,赴芜湖赭山铁画博物馆展开学习活动,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该馆坐落于芜湖市镜湖区工艺美术厂内,占地4400平方米,以花园式布局著称,收藏1427件展品,包括照片、文字和铁画珍品,全景呈现铁画传承历程。(图为活动照片)活动中,实践团深入历史展厅,了解铁画从清康熙年间起源至现代发展的300年变迁,涵盖五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在艺术陈列厅,成员们被精美铁画震撼——如迎客松主题作品,松针分明、枝干苍劲,是人民大会堂巨作的缩影;花鸟人物题材亦栩栩如生,彰显工艺之精湛。大师工作室环节,工匠现场演示锻打铁片制作牡丹的过程,两位成员亲手体验打铁,感受锤击力道与艺术创造的艰辛。(图为活动集体照)此次活动让团队深切领会铁画非遗的文化价值和传承紧迫性。成员们表示,将积极传播铁画艺术,为传统工艺注入新活力。

2025-07-07

6月29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银龄守护者”实践团队深入康怡养老新丰院,开展主题慰问活动,践行敬老美德,传递青春温度。活动中,实践团为每位老人送上精心准备的慰问品。志愿者细心将清甜西瓜递至老人手中,贴心地为老人送上牛奶并叮嘱慢饮。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份份贴心的关怀,让老人们的笑容如花绽放。交流中,一位老人动情讲述幼时“借灶膛火光苦读,冻裂双手仍不舍书卷”的艰辛岁月,志愿者专注聆听、深受触动,在代际对话中感悟奋斗精神。(图为活动现场)分发慰问品后,团队分组投入环境清洁服务。志愿者们细致清扫走廊、房间每个角落,一丝不苟整理床铺、叠放衣物、归整物品。他们用汗水换得环境整洁,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为老人营造出更加舒适温馨的生活空间。(图为此次志愿者活动结束后集体合照)此次活动不仅让老人真切感受到社会的温情与关怀,更使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银龄守护者”团队表示将持续传递尊老敬老的温暖火炬,以青春之力守护“夕阳红”。

2025-07-04

2025年7月3日至4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红星照耀”实践团深入宣城市泾县,开展“牢记革命历史,红星照耀中国”红色宣讲实践活动。(图为学生与老兵的交流)实践团先后走进云岭新四军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和王稼祥故居。在王稼祥故居,一场特别的红色故事会上,两位参战老兵动情讲述烽火岁月。谢老回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以身躯堵住木船漏洞,高喊‘宁丢性命,不丢阵地’”的壮烈场景;钱老分享战友在烟盒纸上写就的未寄战地家书,“家国担当刻入骨髓”的朴实话语引发强烈共鸣。(图为团队成员进行红色故事朗诵)各场馆内,实践团依托珍贵史料打造沉浸式宣讲:在云岭还原新四军整编誓师场面,于烈士陵园以“无名烈士留言”追溯悲壮历史,在故居解密王稼祥的红色外交智慧。结合文物展示与多媒体手段,历史场景被生动“激活”,让观众“看得见、触得着”。(图为学生与老兵们的合影)活动同步融入党的理论宣讲和爱国主义教育,深化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通过实地宣讲与考察,成员们深刻领悟了革命精神内核,强化了传承红色基

2025-07-04

2025年7月3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常青树”实践团奔赴芜湖市无为市,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图为签订志愿服务合作协议)在双桥社区,校地双方郑重签订志愿服务合作协议,标志着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区的长效平台正式搭建。实践团同时与花渡社区签署志愿服务长效合作协议,为学子持续参与社区治理、贡献智慧力量铺设了稳固基石。签约仪式后,实践团立即行动,走访慰问花渡社区退伍老兵和生活困难老人,亲切问候、细致关怀,传递青年一代的敬意与温暖。(图为慰问老人)(图为法制宣传)当日下午,实践团在花渡社区养老服务站开展“法佑桑榆、轻暖夕阳”专题护老法治宣传。聚焦养老诈骗高发场景与真实案例,主讲人于浩深入浅出讲解防骗要点,贴心嵌入智能手机安全使用常识,显著提升老人法治意识和自护能力。活动在实用小礼品的温馨传递中结束。(图为实践团合影)本次实践活动不仅是电院学子响应时代召唤的生动写照,亦是探索构建校社合作新机制,将源源不断引领青春力量在基层沃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助力青年在现代化建设新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