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电气教研室在A4S301召开本教研室全体教师会议,会议由张豪老师主持。会议中电气教研室全体教师主要对课程组集体备课与集中听课进行交流。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备课与教学水平,切实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4月17日下午,电气教研室在博识楼S301组织开展了课程组集体备课与集中听课交流会。会上,张豪老师首先总结了对老教师教学课堂的整体看法,总结了老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并结合自身教学课堂,指出了青年教师教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相关问题做出了相关改进看法。各教师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交流。最后,由教研室主任束文强老师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学院领导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也希望各位青年教师,能够管控好课堂纪律,多向老教师学习,切实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通过此次会议,电气教研室的各位老师们表示将进一步学习老教师教学经验,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同学们带来更丰富的课堂体验。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智能制造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举行第二届汇川生态链订单班专项人才培育项目暨"汇英行动"开班仪式。本次校企合作项目由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牵头实施,标志着学校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领域迈出新的战略步伐。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华静主持开班仪式,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张松林、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主管程聪、汇英班班主任吴盛平,以及汇川技术生态链校园人才进修营运营负责人徐嘉欣、讲师李振橙等企业讲师共同出席。(图为开班仪式)开班仪式上,汇川技术生态链校园人才进修营运营负责人徐嘉欣详细解读了本期“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本期课程体系深度融合企业技术标准与学院教学资源,设置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智能装备调试与维护、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发三大核心模块,采用“理论+实训+项目实战”的三阶递进培养模式,学员需通过企业认证考核方可结业。(图为徐嘉欣讲话)汇川生态链校园人才进修班讲师李振橙重点阐述了创新性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考核(40%)+项目



为增强学生健康安全意识,普及骨科急救知识,提高应对突发意外伤害的能力,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联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于4月25日下午在A3W401成功举办了《从扭伤到骨折:危机时刻的骨科急救技巧》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芜湖市第二人名医院骨科主任护师许丽莉担任主讲。(图为专题讲座)讲座中,许丽莉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演示"的形式,系统讲解了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针对扭伤、拉伤等软组织损伤,重点介绍了"RICE"急救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并现场演示了弹性绷带的正确包扎方法。在骨折急救环节,通过真实案例,强调了"制动固定"的重要性,指导现场学生利用身边物品制作简易夹板,同时特别提醒"切勿自行复位"的急救禁忌。为增强学习效果,讲座设置了丰富的互动环节。在许丽莉的指导下,现场学生分组练习了前臂骨折的夹板固定、踝关节扭伤的加压包扎等实用技能。(图为现场演示)本次讲座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支部共建后开展的志愿系列活动,是落实高校与医院“共抓基层党建、



为扎实做好2025届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力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通信教研室于4月24日在A4S305召开了毕业生就业推动会。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骆军及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伊始,张天飞通报了学校招就处最新反馈的2025届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情况,整体就业率约为42%,跟学院其他专业对比,就业率相对偏低。她指出,面临当前就业的严峻考验和挑战,教研室全体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将前期的实习经历转化为就业优势,鼓励学生密切关注各类招聘会信息,精心制作简历,提升自身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此外,教研室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积极与毕业班辅导员沟通与交流,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质量。随后,作为分管通信教研室的院领导,骆军强调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关乎学生的前途和未来,也关乎学院的声誉和发展。他要求全院教职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员



为贯彻落实学校教学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于2025年4月23日在A4S305党员活动室召开期中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会议围绕教学检查、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等重点环节展开深入研讨,全面部署下一阶段教学工作。会上,教研室副主任徐旺系统传达了学校期中教学检查工作要求,提出“三落实”工作方针:一是落实教学规范,强化过程管理;二是落实质量监控,完善评价机制;三是落实问题整改,确保工作实效。他强调,全体教师必须严格依据教务处及学院的检查结果,全面启动专项整改工作。针对检查中暴露的问题与不足,需强化自我复查与整改力度,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此外,还应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针对重点工作,会议作出具体部署:一是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要求指导教师严格执行“双审一查”制度,确保论文质量;二是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明确企业实习材料提交时限和质量要求;三是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四是推进教学改革创新,要求各课程组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教研室主任龙海燕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教学质



为严把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关,进一步提升论文质量,通信教研室于4月23日在A4S305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2025届毕业设计初稿审核工作。会议由通信教研室张磊老师主持,全体指导教师参会。会议重点围绕初稿审核标准展开深入讨论,明确了论文内容、格式规范及常见问题的具体整改要求,为后续毕业设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奠定基础。 会上,张磊系统解读了毕业设计初稿审核的具体标准,从论文字数、框架结构、逻辑层次等核心内容要求,到图表标注、参考文献、排版格式等技术规范,均作出详细说明。会议特别强调,初稿论文框架要完整、内容要充实,对标设计任务与指标,正确设计系统方案并开展相应设计及测试。针对往届审核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如章节安排不合理、实验测试逻辑不清晰、数据分析薄弱、格式不统一等问题,与会教师结合各自的指导经验展开了深入讨论,并提出"提前预审、多轮修改、交叉互评"等具体改进措施。会议还明确了审核时间节点,要求指导教师根据预审意见及时指导学生修改完善论文初稿,为后续的查重做好准备。 本次会议通过统一审核标准、



4月17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校级科研团队务虚会在A4S305举行,会议由自动化教研室张松林主持,电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教授易茂祥,刘传柱等团队成员参加会议,围绕科研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与成果导向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易茂祥作主题发言。他指出,当前团队成员存在跨多个科研团队的情况,导致精力分散、主攻方向不聚焦等问题。对此,易教授强调,科研创新既要注重学术成果产出,更要重视人才梯队建设。每位成员应明确团队核心研究方向,确保科研成果与团队战略目标高度契合。张松林结合团队发展现状补充发言。他表示,科研团队建设应坚持"人才驱动"理念,通过建立个性化培养方案,帮助青年教师找准科研定位。"选准方向比盲目发力更重要。"张松林建议实施"科研方向双选机制",在智能控制、信息处理等特色方向上形成研究小组。本次务虚会为科研团队发展理清了方向,明确了"聚焦前沿、培育人才、强化特色"的建设路径。在学院将持续优化科研生态下,支持团队在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领域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学术品牌,为学校的科研建设注入



春风和煦,万木竞秀。为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促进团队凝聚力,4月19日至20日,电气与电子学院分工会在组织开展教职工团建活动,老师们走进自然,感受春意,在山水间放松身心,于花开中陶冶情操。第一站,大家来到了安吉云上草原。随着缆车缓缓上升,脚下的景色逐渐开阔,仿佛置身于云端。草原上,大家尽情释放压力,体验了悬崖秋千、玻璃栈道、空中自行车等刺激项目。抵达山顶后,广袤的草原展现在眼前,绿草如茵,野花烂漫,远处的山峦与天空详解,构成了一副绝美的花卷,草原的辽阔美景和清新空气,让每个人都感到心旷神怡。第二站,大家夜游了西塘古镇。五彩斑斓的灯光将古镇勾勒出一副美轮美奂的画卷,与波光粼粼的河水相互辉映,宛如仙境,路两旁明清时期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在灯光下更显古朴典雅。老师们纷纷表示感受到江南水乡特有的文化氛围,既有烟火气也有小诗意。“江南佳丽地,千古南浔情。”老师们第三站踏入这座被誉为“诗书之乡”的古镇,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小桥下流水潺潺,百年古宅与中西合璧的建筑交相辉映。伙伴们漫步在“百间楼”的廊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