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毕业骊歌渐起。为毕业生搭建感恩母校的温情平台,响应文明离校倡议等形式,以文明有序的离校行动彰显青春担当,用知识传递的温度照亮前行之路,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答卷!5月16日、19日下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在A20“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成长中心举办毕业生文明离校系列活动之“感恩之心”捐赠活动。活动在2025届毕业生的积极参与下取得圆满成功,有的毕业生抱着厚厚一摞专业课书籍,有的毕业生捐出了亲手制作的课程模型,还有的毕业生贡献了考研上岸笔记,大家纷纷表示能给学弟学妹们留下来一些有用的东西,很开心,换一种方式给母校做一份贡献。(图为活动开始前志愿者集体合影)(图为记录活动现场学生捐赠书籍)21级电信专业学生桂思思表示:“希望这些书能帮助学弟学妹少走弯路,也让我们的知识在校园里继续‘流动’。” 工作人员有序引导捐赠流程,为每一位捐赠者发放纪念卡片。现场氛围温馨而热烈,一本本图书如同桥梁,连接起不同年级学子的梦想,让“感恩”与“传承”的种子在校园里悄然生根。



4月16日,电气学院智能网联团队在深入研读最新科研论文的过程中,汲取了丰富的新技术与新理念,并举行了一场内部分享会,将团队成员们在学习中积累的宝贵收获传递给每一位成员,共同推动智能网联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这次分享会涵盖了多个智能网联技术的前沿领域,包括车联网通信协议的优化、高精地图的构建技术、以及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算法等。团队成员们通过研读多篇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的论文,不仅了解当前行业的技术热点与发展趋势,还从中挖掘出具有启发性的创新点。在分享会上,几位团队成员就特定主题进行深入讲解。张磊老师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车联网通信协议,该协议通过优化数据传输结构,显著提高了通信效率与稳定性,为解决复杂环境下的通信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张天飞老师则分享了关于高精地图自动更新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技术通过融合多源数据,实现了地图的实时更新与精准定位,为自动驾驶车辆的精确导航提供了有力支持。此次分享会不仅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与思想碰撞,还激发了大家对智能网联技术深入研究的热情。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



为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引导全院教职工真正把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风清正气的政治环境,5月23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组织开展全体教职工警示教育大会,会议由学院党总支书记骆军主持。(图为全体教职工警示教育大会)骆军为学院教职工党员带来了一场主题鲜明、意义深远的专题党课。此次党课以“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学习解读”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学院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他结合丰富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深入解读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针对高校中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违反廉洁纪律等师德失范行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等现象,他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与改进方向,引导学院教职工真正把看在眼里的教训转化为刻在心底的警醒,以高度的行动自觉守好教师职业道德底线。。(图为骆军上专题党课)校党委委员、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结合学院实际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他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建与心理健康服务深度融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心理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有效释放学习与生活中的压力,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心灵奇旅”心理月游园会。5月21日这场备受期待的活动在A32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大厅欢乐开场,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之旅。(图为活动合影)本次游园会以“心随乐动,趣享时光”为主题,由学生党员干部组织,面向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全体学生,旨在通过解压游戏的开展,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放松身心、增进交流与合作。其中,“夹球入杯”考验团队协作与肢体协调能力;“心有灵犀”则注重成员间的默契程度;“扑克消消乐”充满挑战与趣味;“蒙眼前行”考验团队指挥与信任。此次心理月游园会,不仅是一场体验式的解压,更是一次心灵的深度旅程。在这里,同学们与队友携手并肩,共同面对挑战,在欢笑与汗水中释放了压力,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图为活动剪影)活动接近尾声,学生党支部书记余欢欢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简



为深化产教融合协同机制,精准对接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与工业智能产业人才需求,5月20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吴敏率调研组赴苏州开展校企合作专项调研,先后走访苏州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众精工”)与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川技术”),围绕人才培养、平台共建、科研攻关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共识。一、与博众精工共探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路径上午,调研组在博众精工党委书记何伟陪同下,参观企业自动化展厅,深入了解其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成果与产业化布局。(图为参观博众精工)座谈会上,博众人力资源部部长朱光宗回顾了校企自2014年以来的合作历程,强调企业当前在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扩张中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提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化课程共建与双师共育”的合作愿景。(图为博众精工座谈会)(图为博众精工朱光宗讲话)吴敏校长从学校办学定位出发,系统阐释人才培养特色:1.实践能力筑基,通过项目式教学、专利创新训练及学科竞赛,培养学生从概念设计到工程落地的全链条能力;2.岗位



4月17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校级科研团队务虚会在A4S305举行,会议由自动化教研室张松林主持,电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教授易茂祥,刘传柱等团队成员参加会议,围绕科研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与成果导向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易茂祥作主题发言。他指出,当前团队成员存在跨多个科研团队的情况,导致精力分散、主攻方向不聚焦等问题。对此,易教授强调,科研创新既要注重学术成果产出,更要重视人才梯队建设。每位成员应明确团队核心研究方向,确保科研成果与团队战略目标高度契合。张松林结合团队发展现状补充发言。他表示,科研团队建设应坚持"人才驱动"理念,通过建立个性化培养方案,帮助青年教师找准科研定位。"选准方向比盲目发力更重要。"张松林建议实施"科研方向双选机制",在智能控制、信息处理等特色方向上形成研究小组。本次务虚会为科研团队发展理清了方向,明确了"聚焦前沿、培育人才、强化特色"的建设路径。在学院将持续优化科研生态下,支持团队在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领域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学术品牌,为学校的科研建设注入



为探索机器人工程专业在数智化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方向,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机器人教研室近日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各参会老师结合自身课程实际,深入探讨了AI给课程带来的多方面影响。会议伊始,老师们纷纷围绕AI在各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在实践类课程中,如ROS机器人程序设计相关课程,AI的引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写代码的正确率。老师们分享了如何利用AI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编程逻辑,减少因粗心或对语法不熟悉而导致的代码错误,从而有效提高编程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然而,在探索AI赋能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也意识到寻找适合自身课程教学以及学生特点的AI工具至关重要。不同的AI平台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有的擅长代码生成,有的在算法优化方面表现出色,还有的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库和学习资源。老师们需要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挑选和整合合适的AI工具,使其与教学过程无缝衔接,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过于依赖AI的问题引起了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在当前



为保障2025届毕业生毕业设计答辩工作顺利开展,5月13日,自动化教研室在A4S304会议室组织召开毕业设计答辩工作专项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刘传柱主持,自动化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围绕"规范流程、严控质量、协同育人"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刘传柱结合近三年答辩工作数据,系统梳理了答辩流程优化要点,重点强调学术规范审查、评分标准统一、应急预案制定等关键环节。针对新进教师在答辩资格审核、过程文档管理等方面的疑问,张松林通过典型案例解析,并就答辩记录规范化、成绩评定标准化提出明确要求。本次研讨会的开展,不仅加强了教师们对毕业设计答辩重要性的认识,也为教研室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研室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持续完善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本次毕业设计答辩工作高质量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