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0日下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A4党员活动中心教室成功举办了“工程伦理与项目管理”课堂辩论赛。本次辩论赛由电气专业教研室《电气综合创新实践Ⅱ》课程组的龚鹏、林谊东、陶光辉、邹媛媛四位专业老师担任评委,参赛选手包括电气2022级各班级代表队。辩论赛聚焦两个重要议题:“大数据时代使我们活得更轻松了还是更不轻松了”及“工程师在处理环境问题时应该/不应该承担更多的个人责任”。这些议题不仅具有时代意义,也关系到每位学生的未来职业道路。辩论中,双方凭借充分的准备和犀利的逻辑,展开了精彩论述和激烈交锋,尤其在自由辩论环节,现场气氛紧张而充满激情。评委老师们赛后提供了精准的点评和建设性建议,旨在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本次辩论赛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促进了课程的思政建设并为学院带来了浓厚的思政氛围。电气专业教研室表示将持续举办此类活动,以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竞技平台。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多此类有益的思维交流活动,以助力学



机器人工程教研室于2024年7月9日下午开展实验指导书研讨会,旨在通过集思广益,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课程实施效果。会议由机器人教研室主任李美主持,机器人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此次会议。在会上,授课教师们首先就自身所带课程的实验指导书进行汇报,并围绕如何编写高质量的实验指导书进行了深入探讨。李美老师强调,项目目标须与教学大纲匹配,同时要求项目需求描述要细致化,但又不能过于繁琐,以免影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黄洪斌老师指出实验指导书的撰写也需充分考虑实验任务量和学生掌握程度,以确保实验内容设计的合理性。此外,李美老师表示秋季课程的耗材情况对教学活动有着直接影响,所有授课老师需对自己负责的课程器材进行详细了解,并在近期内统计出相关数据。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教研室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教学资源,确保秋季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这次研讨会,机器人工程教研室的教师们不仅对实验指导书的撰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即将到来的秋季课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研室将继续致力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资源的优化管理,以实现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和



在刚刚结束的“象新力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初赛中,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俞巷天老师带领郎奇团队(指导老师俞巷天、邹媛媛)晋级工程设计赛道任务二本科研究生组全国赛。袁雯颢团队(指导老师龚鹏、汪中霞)和方文宇团队(指导老师汪中霞、许玉风)斩获工程设计赛道任务一本科研究生组三等奖。本次大赛激发了学生对电气工程技术探索的热情,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还提升了其应对复杂工程项目挑战的能力,较好地实践了“竞赛驱动学习、竞赛引领教学”的理念,为我校电气工程类相关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力。



近日,自动化教研室邢凯盛、刘传柱、何野、吴盛平四位老师一同前往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就横向项目合作展开了深入交流。此次交流旨在了解企业真实项目需求,寻求深度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们对电缆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与市场趋势进行了深入了解,不仅拓宽了教研室与行业的对接渠道,更为后续横向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为确保机器人工程教研室课程大纲符合最新(2022级培养方案)的教学需求和学术标准,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机器人教研室举办了秋季学期大纲评审会议。会议中,针对相关课程大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评审。会议开始,教研室主任李美先强调了项目化教学(PBL)与混合式教学(BL)的注意事项,项目式考核一定是全过程的,过程性考核要完善,时间安排要合理,另外,教学内容一定是合理、重难点突出的,且要有前沿技术。接着,关于课程目标和思政目标,会议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懂得,而不是去激发、教育学生,目标要与2022级培养方案要求以及课程内容相联系,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需要与课程贴合。此次会议对《DSP原理及应用》《现代控制理论I》和《自动控制理论I》等相关课程大纲进行了详细评审,为每位老师指出了修改方向,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为秋季学期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通过本次会议提出的建议和改进措施,能够使机器人教研室教师们对大纲修订工作更加了解。



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AI赋能教育已成为推动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提升教学质量与学院整体教育水平,学院近期举办了以“AI赋能智慧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改革与培训学习心得分享会。活动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开放、互动的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之间分享AI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案例与宝贵经验,共同探索AI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会上,袁荫首先就人工智能在教学改革和创新中的应用案例和经验进行分享。他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学生互动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AI技术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袁老师的分享不仅引起了在场教师的浓厚兴趣,也为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图为袁荫分享)随后,龚鹏上台分享了AI技术融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反思。他详细阐述了将AI技术引入传统继电保护课程的背景、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龚鹏还坦诚地分享了在教学探索中遇到的挑战和解



为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进一步提高夏季学期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育人效果,通信教研室于2024年6月26日在A4S305开展了《通信工程综合创新实践II》即挑战项目2课程集体备课活动。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刘蕾院长和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本次会议。会议伊始,张天飞向课程组老师对挑战项目2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考核细则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并强调了该课程在培养学生设计开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然后,课程组各位主讲老师针对各自授课班级,围绕授课内容、授课进展和学生学习状态进行了反馈与讨论。随后,针对下一周授课内容,课程组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构思,板书设计和项目实践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探讨。最后,刘蕾院长针对各位老师反馈的问题以及课程集体研讨内容,强调各位老师一定要及时作好教学反思,充分发挥好课程组的作用,定期研讨和交流,形成切实有效地教学改进计划和教学设计思路,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的效果。通过本次集体广益,取长补短的集体备课研讨活



2024年6月2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高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论坛于6月21日至23日在青岛成功举办,旨在传播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邓玉和孙双双两位老师参加了此次盛会,与全国各地的学术同仁们共同探讨和分享了自动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论坛期间,众多学术界的重要专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报告,呈现了一场知识的盛宴。 本届论坛紧紧围绕自动化类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与教学成果三个方面展开。与会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培养自动化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分享了各自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举措。 在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参会者们不仅聆听了顶尖学者的精彩演讲,还参与了多个主题研讨会,围绕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也为推动我国自动化类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