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为深入探讨和学习我校教务处发布的高等工程教育快讯(第1期),以了解新时代对一流工程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信工程专业教研室于10月14日上午开展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研讨活动,共同探讨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此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图为研讨现场)首先,教研室集体学习了高等工程教育快讯(第1期)发布的有关一流工程教育改革动态研究、校本案例及智慧教学三大模块的内容。了解了国内外优秀项目化教学模式及我校部分优秀案例。其次,老师们聚焦于项目式和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深入探讨了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张天飞结合单片机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经验,分享了如何优化项目来源、设置项目难度以及挖掘学生内驱力的相关经验。易茂祥老师则针对当前学生项目学习出现两级分化现象,提出了如何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此外,钱亚萍和王珍妹两位老师分别就《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分享了如何利用智慧教学平台进行课前预习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10/16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高校教育正面临着教学模式的革新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需求。为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应对数智化教育与科研发展的新挑战,通信教研室于2024年10月13日针对近期外出培训开展了交流分享会。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教研室所有教师参加本次会议。首先,申鹏老师聚焦“数智教学”进行了分享,深入探讨了数字化与智能化在教育中的应用。他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 “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和智能技术,提升课堂互动性、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张天飞指出,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还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申老师的分享为教师们提供了许多实际可行的操作建议,推动了对数智教学理念的深入思考。王珍妹老师则围绕“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与项目申报”进行分享,提供了实用的科研规划和项目申报策略。王老师从科研选题、项目申请书撰写技巧以及如何高效管理科研项目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尤其强调了团队协作与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如何提高个人科研水平,并积极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10/16

10月14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伟、院长助理刘蕾、辅导员程聪一行,前往芜湖威迈斯新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实习中期走访,旨在深入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威迈斯人力资源部部长钱代肆热情接待了学院一行。在座谈会上,钱部长详细介绍了学生实习的总体情况。经过三个月的一线轮岗,学生们对实际生产过程有了初步了解,并已全部被安排至各部门的技术岗位进行实践。钱部长表示,威迈斯对每一位实习生都高度重视,特意安排了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他衷心希望,在实习结束后,这些优秀的学生能够选择留在企业,成为威迈斯大家庭的一员。(图为威迈斯座谈会)随后,两位实习生代表杨明浩和宋王娜分享了各自三个月的实习感受。他们一致认为,企业实习的经历对自己帮助极大。从初入企业的迷茫、不适应,到现在逐渐融入团队、适应工作节奏,离不开企业领导和导师的悉心帮助。企业不仅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还通过导师了解每个人的学习和技能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安排岗位实践。在实习过程中,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10/16

10月14日,机器人教研室举行了一场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和课程设计能力的集体学习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李美主持,目的是为深入学习学校高等教育研究院编写的《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高等工程教育快讯》(第一期),该材料涵盖了来自国内外项目教学典型案例和学校项目制课程设计的先进理念和实践方法。会议开始,黄洪斌老师对学习材料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他强调了每位教师在项目制课程和混合式课程设计中的关键角色,并详细阐述了项目制课程体系设计、思政教育内容的准备、授课过程和考核方式的创新等关键环节。黄洪斌老师和李美老师还以电信教研室的导论课程建设为例,分享了项目制课程建设在课程创新、各学期项目课之间的联系、评价维度和指标以及学情分析等方面的经验。在会议的讨论环节,参会教师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积极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了深入探讨。徐娜娜老师特别分享了她在虚拟仪器课程建设中尝试的授课方式,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会议的最后,李美老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分享了学校发布的混合式和项目制课程设计方案。她鼓励大家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10/14

为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质量提升,自动化教研室于10月10日在A4S304开展了主题为“核心课程建设及团队建设”的专题研讨会。此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松林主持,自动化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伊始,张松林阐述了课程建设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的重要性。随后,张松林详细介绍了课程大纲的修订与优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行业前沿技术开发创新教学案例等方面核心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会上,全体老师还对当前行业热点——数字孪生技术进行了深入、热烈讨论。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与会者围绕课程组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数字孪生技术、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探讨。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教师们对课程建设重要性的理解,还促进了自动化教研室内部的学术交流合作,为团队研究方向提供思路。通过此次深入的交流与分享,自动化教研室的教师团队将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自动化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10/14

金秋十月,红旗万里。恰逢祖国七十五载华诞,为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形式、增强爱党爱国信念,传承百年红色基因,汲取红色力量和精神,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于10月11日组织教职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师生代表开展“观影忆史,致敬英雄”红色观影活动,通过红色历史题材影片的形式再现中国的宏伟历史卷轴,通过电影重温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深刻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理想信念,在思想政治上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图为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本次观看影片《志愿军:存亡之战》,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铁原阻击战”为背景,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2.5万将士与近5万“联合国军”激战十二个昼夜,以铁一般的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在铁原战场上构筑了一道冲不破的钢铁长城,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坚韧精神。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们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巨大的压力,但他们始终没有退缩,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为了祖国的尊严、民族的荣誉和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观影活动前,每位师生都收到一张糖纸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10/12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10月9日上午,电信教研室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会议室开展了一场面向全体电信教师的专题交流会,共同探讨如何开展教师备课与课堂管理。首先,教研室副主任龙海燕老师强调了各课程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的重要性,课程组会议不仅能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还能提高教学预见性与应对能力。然后,针对如何高效备课、如何建立课堂规则以及强化课堂互动与反馈,各位老师进行了深入探讨。杨晨老师根据自己的备课经验提出,应充分利用寒暑假期和课余时间至少备课两次,第一轮备课对课程进行宏观规划与内容梳理,第二轮备课对教学设计进行细化并展开学情分析;姚文清老师提出通过人工智能深化教学改革,利用AI大模型对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升级,通过AI课堂测评、监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潘玥老师就课堂管理分享了自己的上课经验,可以让班长和学习委员协助管理课堂,共同维护课堂秩序和纪律,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最后,龙海燕老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希望各位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高效备课、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10/10

为促进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创新发展,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融合,10月9日,电气教研室在A4S301会议室召开了“高校研究性教学动态和大模型应用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电气教研室龚鹏老师主持,围绕当前高校教学改革趋势及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会议旨在通过分享研究性教学改革经验,推动知识图谱、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并探讨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赋能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会议开始时,介绍了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趋势,并强调了教学创新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自主学习中的重要性。讨论围绕两个主要主题展开:一是研究性教学内容的创新,特别是在知识图谱等技术工具的应用方面;二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涵盖了五星教学法、BOPPPS教学模式以及大模型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参会教师积极分享了各自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大家一致认为,AI大模型应用前景广阔,能够显著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效果。本次研讨会促进了教研室教师间的学术交流,为未来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