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校、政、企在各自领域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全面提升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水平。在此背景下,经过精心筹备,第二届芜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于2024年9月4日正式开班,此次开设了工业自动化和汽车电子两个专业方向,旨在培养与智能制造紧密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图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合影)9月2日,吴猛、程聪两位老师共同主持召开了新一届产业学院的班会,为学生们介绍了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未来发展前景,同时也强调了产业学院的宿舍管理等相关要求。9月3日,学生们顺利完成了搬迁工作,并集中参观了产业学院教学,为新学期的生活学习做好了准备。(图为主题班会)9月4日,第二届芜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正式开启了新一年度的教学活动,产业学院依托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结合芜湖市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产业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学环境。产业学院的课程设计紧贴行业发展需求,不仅涵盖了工业自动化和汽车电子的基础理论知识,还特别强调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09/05

近日,第十一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共有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全国670多所高校5万多名学子参赛,已成为国内信息通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创新竞赛项目。我校共有9组选手进入国赛,经过前期的国赛预选赛,3组选手最终进入线下设备实践赛,参与一、二等奖的角逐。最终取得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的佳绩,这也是我校学子连续三届在该赛事国赛中斩获一等奖,获奖数量及质量居全省参赛院校之首。(图为比赛合影)(图为颁奖现场)“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教委、北京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共同组织承办,大赛连续四年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大赛内容紧贴行业前沿,涵盖了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个热点领域,将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09/03

金秋携梦启新程,笃行不怠谱新篇。为全面部署新学期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开学期初各项工作,统一思想,共描学院发展蓝图,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8月29日下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在A3W301智慧教室召开了新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会议由校长助理、电气与电子工程执行院长马利祥主持。(图为全体教职工大会)马利祥首先欢迎了新进教职工,并对上学期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同时特别强调暑期奋战在学科竞赛、学生工作、教学改革等各方面工作的一线教职工取得的成果和付出。他指出,全院教职工团结一心,致力创新,在各方面扎实努力推进工作,体现了战斗力。马利祥强调,新学期的到来意味着新的起点和新的挑战,全体教职工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是敏感投入到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共同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图为马利祥讲话)梁美玉针对新学期教学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重点对教学材料规范管理、双新磨课、教改课程项目、质量工程、开学补考学业帮扶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她要求教研室、课程组要主动承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08/30

8月18日-22日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的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竞速组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参赛团队经过激烈角逐,从全国615所高校,2945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以及全国二等奖2项,获奖质量和数量创造我校历史新高。(图为全国总决赛参赛队伍合影)(图为全国一等奖获奖队伍)此外,前期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安徽赛区竞赛中,我校参赛队伍获得一等奖7项,其他省级奖项20余项,省赛获奖质量在安徽省所有参赛高校中排名第五。(图为省赛参赛团队合影)(图为参赛队伍比赛过程)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被教育部批准列入国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将其列为所有学科中19个含金量最高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竞赛遵循“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的指导思想,旨在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我校队伍在本次竞赛中的优异表现,不仅赢得了荣誉,更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08/23

7月15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圆满完成2023-2024学年项目制与混合式课程的学院验收工作,同步成功开展春季学期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分享活动,标志着学院在教育改革探索的征途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活动在副院长梁美玉激情洋溢的开幕词中拉开帷幕。她指出:“今日的活动,既是对过去一年教学改革成果的全面检阅,也是学院迈向新台阶的重要起点。我们需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严谨的态度,持续推动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院的教学发展注入动力。”在项目制与混合式课程验收环节中,教学改革课程组逐一展示验收材料,并详细汇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与成果。学院评委们对每门课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点评,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梁美玉在总结点评时强调:“这些课程改革项目是全体教师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完善课程体系,使之更加贴近学生需求。”随后进行的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分享活动,张编妹、刘正男、龚鹏、丁陵梅等多位优秀教师轮番上阵,以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深刻的见解,分享了各自在课程改革中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08/20

近期,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为深化教师四层培养体系,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教育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的会议,暑期也召开多次线上会议,会议由副院长梁美玉主持。(图为梁美玉讲话)在教学改革实践指导组会议中,会议聚焦于知识图谱的精准构建、AI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梁美玉鼓励教师们勇于突破传统框架,以科技为翼,让教学内容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为学院的教学注入创新活力与生机。教学比赛小组会议中,六位教师分别聚焦榜单内不同赛事,关注赛事信息。他们各自负责传递赛事信息给学院,确保信息畅通。学院积极组织选拔,全力支持教师团队,旨在通过比赛展现教学实力,激发教学创新,提升学院整体教学质量。这不仅是对教师个人教学技能与水平的考验,更是学院通过实践锻炼,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推动教师四层培养体系深入实施的具体行动。(图为教师培养与教学改革系列会议)教师发展指导小组会议则是一次关于传承与引领的深刻对话。会议强调了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核心作用,鼓励他们以身作则,成为年轻教师的引路人与榜样。通过师徒结对、经验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08/20

8月15日,2024年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教育部A类)全国总决赛顺利落下帷幕。CIMC“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是中国智能制造领域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大学生竞赛,创办于2006年,目前已有17年历史。CIMC是教育部中外/中德人文交流机制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竞赛项目、“全国高校机器人竞赛创新指数”竞赛项目。“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以企业的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作为竞赛试题,以真实的工业设备和工业环境作为赛场,以企业的工程标准作为考核评分指标,全面考察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系统思维和综合能力。该项赛事涉及智能制造领域中的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和智能应用等方向,为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培养和选拔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及创新人才。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56所高校、5861支队伍、超25000名师生参赛。(图为我校参赛队伍)本次全国初赛阶段,我校共参加7个赛项的比赛,取得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9项的优异成绩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08/17

近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张豪老师携孙加逸团队(指导老师汪中霞、张豪)和王萱团队(指导老师邓玉、陶龙高)赴合肥工业大学参加第二届安徽省高校电力电子应用设计竞赛决赛,均斩获决赛三等奖。本次竞赛的题目为“TMS320F28335控制的数字化三相逆变变频电源”设计。我校两支参赛团队在比赛中两支参赛队伍的设计凭借其创新性、实用性和技术含量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不仅展示了他们对电力电子应用的深入理解,更通过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成功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得到了评委和同行的高度认可。本次比赛所取得的杰出成绩,不仅充分体现了参赛团队的辛勤努力,也进一步验证了我校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卓越水平。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将持续为学生参与各类学术竞赛和实践活动提供坚强的后盾,为他们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图为决赛现场)(图为获奖证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