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一流工程教育建设要求,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自动化教研室于10月29日举办了“AI赋能教学”科研创新研讨会。会议由自动化教研室主任张松林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围绕AI技术在教学与科研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讨论。张松林老师从数字赋能视角,强调人工智能教学法。教师需提升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能力,通过AI辅助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邢凯盛老师结合实践经验,指出AI应用的局限性,建议将其定位为辅助工具,核心教学内容仍需教师把控。何野和刘传柱老师分享了AI辅助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提醒在学生使用AI解题和制作课件时,需加强结果审核和内容验证。随后与会教师们就AI应用场景、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经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AI技术为教育教学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需要教师提升信息素养,合理把握AI应用边界。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教师对AI教育应用的认识,也为推动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教研室将继续探索AI赋能教育的有效途径,助力一流工程教育高质量发



为确保2025届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科学性与创新性,通信教研室于2024年10月18日中午在A4S305召开了教研室会议,讨论2025届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与规范。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张磊主持,教研室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伊始,张磊带领与会老师深入学习了学校下发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明确了毕业设计选题的相关原则。他强调,指导老师应保证论文题目更新率大于30%,同时避免学院内部题目重复。此外,往年指导过毕业设计的教师原则上应拟定不少于10个课题,而初次指导的教师则应拟定不少于8个课题,以丰富选题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接下来,教研室针对各位教师报送的毕业设计选题逐一进行分析,讨论其可行性并给予修改完善的建议。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同行评议的方式提升选题质量,帮助教研室年轻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选题的关键要素。最后,教研室主任张天飞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她强调,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足够严谨和深入,希望各位老师在选



电信教研室在探索教育创新与提升教学质量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开放进取的精神。2024年10月16日中午,电信教研室在A4S207组织开展教师能力发展研讨会,会议由电信教研室副主任龙海燕主持,全体电信教师参会。在研讨会的分享上,姚文清老师展示了AI大模型如何助力个性化教学,通过精准分析学生数据,推送定制化学习资源,极大提升学习效率。李胜老师深入探讨了AI大模型在修改教学文案及PPT中的应用,通过智能分析提出优化建议,自动生成精炼的教学材料,减轻备课负担,使内容更生动易懂。袁荫老师介绍了AI大模型在辅助教学方面的潜力,如智能答疑和预测学习障碍,提高了教学准备的效率和针对性。李津津老师强调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思政不应只是附加内容,而应成为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龙海燕老师总结了研讨会的主要内容,肯定了本次交流的积极意义,展示了电信教研室在AI大模型与思政教学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最



10月17日,电气学院龚鹏老师带领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参观了芜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后生态博览会。本次博览会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最新发展,展现了行业的变革趋势、新路径以及后生态体系的创新成果。此次参观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新技术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博览会上,参展企业展示了从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到后市场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学生们不仅观看了新型动力电池、智能充电设备等核心技术的展示,还通过与行业专家的交流,了解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同学们对未来的汽车智能化、电气化趋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就技术发展前景与展商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参观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龚鹏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在关注产业最新发展的同时,思考如何将课堂学习与行业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未来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次参观活动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电气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



为确保2025届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电气教研室于2024年10月15日在A4S304召开了2025届毕业设计工作启动会。,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首先强调了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全面检验,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接着,会议回顾了近几届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并对教育部抽检要求进行了介绍,进一步明确了2025届毕业设计工作的相关要求。随后,龚鹏老师详细介绍了2025届毕业设计工作方案及其注意事项。他强调,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决定了毕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指导教师在申报题目时,必须充分考虑电气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拟定的题目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一定挑战性。同时,教师们应尽量申报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题目,以便让学生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积累有助于未来工作的实践经验。此外,会议鼓励学生依托企业项目进行毕业设计,借助真实的工程背景,不仅可以提升毕业设计的实践性,也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前获得行业经验,



为进一步加强课堂秩序管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电气教研室于2024年10月15日召开了“课堂管理与课堂设计”研讨会。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执行院长马利祥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教研室的青年教师们积极参与了会议讨论,共同为课堂教学的改进建言献策。马利祥在会上强调,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站稳讲台”,即要在课堂上展示自信、保持稳健,充分掌控课堂节奏,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是“做事端正积极”,他指出,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还要保持高度的教学投入,展现出积极、勤勉的精神状态,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马院长特别强调,教学不应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层面,还应通过良好的课堂管理和设计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互动。在马院长发言后,教研室的青年教师们围绕课堂管理与设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通过提升课堂秩序来提高教学效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一些教师分享了他们在应对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参与度方面的创新方法,强调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手段,可以更好地调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自动化教研室于10月14日在A3S205开展集体听课活动,重点听取了王开全主讲的《数字逻辑》课程,全体教研室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课程中,王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其课程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既注重理论讲解,又强调实践应用。听课后,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与思考。 自动化教研室始终秉持着“教学相长,共促发展”的理念,不断推动教学质量与学术研究的双重提升。以此次集体听课活动为新的起点,教研室将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教研室也将积极拥抱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0月19日至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计量大学承办的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暨专业建设研讨会上,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梁美玉以其卓越的教学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荣获国家一等奖,潘玥获得国家二等奖,实现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国家级B类教师教学竞赛中的新突破。(图为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暨专业建设研讨会)本届大赛自今年4月启动,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吸引了包括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全国180多所高校的810名教师报名参赛。经过评审,共有132名选手获得赛区一等奖并进入决赛一、二等奖的角逐;我校梁美玉和潘玥凭借实力顺利晋级决赛。在10月19日的决赛中,参赛选手被分为通信理论类、电子线路类、光电技术类、半导体技术类、电磁波类、传感与数据处理类、信息处理类、人工智能类等8个组别进行比赛。通过抽签确定比赛顺序和授课内容后,梁美玉以《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