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做好2025届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力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通信教研室于4月24日在A4S305召开了毕业生就业推动会。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骆军及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伊始,张天飞通报了学校招就处最新反馈的2025届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情况,整体就业率约为42%,跟学院其他专业对比,就业率相对偏低。她指出,面临当前就业的严峻考验和挑战,教研室全体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将前期的实习经历转化为就业优势,鼓励学生密切关注各类招聘会信息,精心制作简历,提升自身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此外,教研室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积极与毕业班辅导员沟通与交流,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质量。随后,作为分管通信教研室的院领导,骆军强调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关乎学生的前途和未来,也关乎学院的声誉和发展。他要求全院教职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员



为贯彻落实学校教学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于2025年4月23日在A4S305党员活动室召开期中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会议围绕教学检查、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等重点环节展开深入研讨,全面部署下一阶段教学工作。会上,教研室副主任徐旺系统传达了学校期中教学检查工作要求,提出“三落实”工作方针:一是落实教学规范,强化过程管理;二是落实质量监控,完善评价机制;三是落实问题整改,确保工作实效。他强调,全体教师必须严格依据教务处及学院的检查结果,全面启动专项整改工作。针对检查中暴露的问题与不足,需强化自我复查与整改力度,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此外,还应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针对重点工作,会议作出具体部署:一是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要求指导教师严格执行“双审一查”制度,确保论文质量;二是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明确企业实习材料提交时限和质量要求;三是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四是推进教学改革创新,要求各课程组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教研室主任龙海燕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教学质



为严把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关,进一步提升论文质量,通信教研室于4月23日在A4S305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2025届毕业设计初稿审核工作。会议由通信教研室张磊老师主持,全体指导教师参会。会议重点围绕初稿审核标准展开深入讨论,明确了论文内容、格式规范及常见问题的具体整改要求,为后续毕业设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奠定基础。 会上,张磊系统解读了毕业设计初稿审核的具体标准,从论文字数、框架结构、逻辑层次等核心内容要求,到图表标注、参考文献、排版格式等技术规范,均作出详细说明。会议特别强调,初稿论文框架要完整、内容要充实,对标设计任务与指标,正确设计系统方案并开展相应设计及测试。针对往届审核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如章节安排不合理、实验测试逻辑不清晰、数据分析薄弱、格式不统一等问题,与会教师结合各自的指导经验展开了深入讨论,并提出"提前预审、多轮修改、交叉互评"等具体改进措施。会议还明确了审核时间节点,要求指导教师根据预审意见及时指导学生修改完善论文初稿,为后续的查重做好准备。 本次会议通过统一审核标准、



4月17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校级科研团队务虚会在A4S305举行,会议由自动化教研室张松林主持,电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教授易茂祥,刘传柱等团队成员参加会议,围绕科研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与成果导向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易茂祥作主题发言。他指出,当前团队成员存在跨多个科研团队的情况,导致精力分散、主攻方向不聚焦等问题。对此,易教授强调,科研创新既要注重学术成果产出,更要重视人才梯队建设。每位成员应明确团队核心研究方向,确保科研成果与团队战略目标高度契合。张松林结合团队发展现状补充发言。他表示,科研团队建设应坚持"人才驱动"理念,通过建立个性化培养方案,帮助青年教师找准科研定位。"选准方向比盲目发力更重要。"张松林建议实施"科研方向双选机制",在智能控制、信息处理等特色方向上形成研究小组。本次务虚会为科研团队发展理清了方向,明确了"聚焦前沿、培育人才、强化特色"的建设路径。在学院将持续优化科研生态下,支持团队在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领域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学术品牌,为学校的科研建设注入



春风和煦,万木竞秀。为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促进团队凝聚力,4月19日至20日,电气与电子学院分工会在组织开展教职工团建活动,老师们走进自然,感受春意,在山水间放松身心,于花开中陶冶情操。第一站,大家来到了安吉云上草原。随着缆车缓缓上升,脚下的景色逐渐开阔,仿佛置身于云端。草原上,大家尽情释放压力,体验了悬崖秋千、玻璃栈道、空中自行车等刺激项目。抵达山顶后,广袤的草原展现在眼前,绿草如茵,野花烂漫,远处的山峦与天空详解,构成了一副绝美的花卷,草原的辽阔美景和清新空气,让每个人都感到心旷神怡。第二站,大家夜游了西塘古镇。五彩斑斓的灯光将古镇勾勒出一副美轮美奂的画卷,与波光粼粼的河水相互辉映,宛如仙境,路两旁明清时期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在灯光下更显古朴典雅。老师们纷纷表示感受到江南水乡特有的文化氛围,既有烟火气也有小诗意。“江南佳丽地,千古南浔情。”老师们第三站踏入这座被誉为“诗书之乡”的古镇,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小桥下流水潺潺,百年古宅与中西合璧的建筑交相辉映。伙伴们漫步在“百间楼”的廊檐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提升教学质量,自动化教研室于4月10日在A4S403召开了期中教学检查研讨会。会议围绕教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以及毕业设计等关键教学环节展开深入讨论,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会议由自动化教研室主任张松林主持,自动化全体教师参会。会议伊始,张松林对教研室近期主要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同时着重提醒期中检查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会上,教师们对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分析了教学进度与计划的契合度、课堂互动效果以及学生反馈情况。在教学大纲和教案材料的规范方面,刘传柱强调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必须严格遵循。此外,在每节课上课结束之后,授课教师都应该及时的在对应的教案后记一栏里填写相应的内容。本次期中教学检查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自动化教研室的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通过深入交流和经验分享,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改进方向,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近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副院长梁美玉率教师团队赴安徽智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实地调研与项目对接活动,双方围绕产学研协同创新展开深度交流。洽谈会上,安徽智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润昌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及校企合作成果。他表示,公司始终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创新驱动的核心战略,通过与高校共建创新平台、联合攻关技术难题,已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校企双方就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多维度探讨,现场气氛热烈。(图为公司参观)(图为洽谈会)(图为翟润昌讲话)马利祥表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拥有丰富的合作经验、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希望与安徽智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具体项目为纽带,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等方向深化合作,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共同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径。(马利祥讲话)梁美玉指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专利成果方面具有优势,校企合作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需求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



近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携手湾沚区49号书房,创新打造“党建+科普”特色活动。通过“探索AI的奇妙世界”主题科普,将人工智能知识融入青少年教育,在40余名儿童心中播撒科学种子。(图为活动现场)活动采用“理论+实践”双轨模式:支部成员刘锦通过生活化案例,生动解析AI大模型的学习机制及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智能机器人引导观看科普视频,以动画形式展现AI技术发展脉络;设置知识竞答、AI猜谜等互动环节,激发儿童参与热情。在“未来梦想书签”环节,孩子们认真书写科技梦想,稚嫩的笔迹承载着对未来的憧憬。(图为同学们观看科普视频现场)(图为知识竞答环节)(图为“未来梦想书签”环节现场)本次活动通过党员带头科普、资源下沉社区,实现基层党建与科学普及的深度融合。支部将持续深化科技志愿服务,让党旗在创新育人阵地上高高飘扬。(图为活动人员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