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芜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学生的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路径,2025年3月18日晚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助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和管理团队全体成员赴芜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期初学生座谈会。会议由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华静主持,座谈会聚焦教学改革、实习就业等同学们关切的话题,与学生展开深入互动交流。(图为座谈会)会议伊始,华静指出此次座谈旨在系统梳理本学期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教学实施满意度,并针对学生关切的企业课程衔接、实习实践安排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座谈会上,学生们围绕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提出多项建设性的意见,他们就产业学院专业设置与区域智能制造企业需求的契合度、专业的学习是否可以支撑未来的实习和就业、增设人工智能AI的学习模块、关注企业实习所需的核心技能培养体系、强化跨学科实践能力的课程改革需求、行业产业发展趋势与职业选择等方面提出十余条建议和意见。(图为现场沟通)针对学生关切,学院管理团队成员逐一进行解答。马利
为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掌握芜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新学期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动态,3月14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华静在芜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开展专项调研,重点围绕课堂教学、学生生活管理及实习就业规划等方面展开督导与交流。 华静首先查看了新学期课堂教学情况,重点关注教师授课质量、学生课堂参与度及教学设备运行状态,并与授课教师就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等展开交流。调研显示,产业学院教学秩序井然,教师备课充分,学生出勤率高且学习状态积极,展现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华静强调,产业学院需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职业发展夯实基础。(图为华静讲话)中午,华静深入学生宿舍、食堂,细致了解学生的生活适应情况。他对宿舍卫生环境、安全设施及公共区域管理进行重点检查,并叮嘱学生严格遵守用电规范,强化安全防范意识。走访中,华静与学生亲切交谈,询问学业进展与生活困难,鼓励学生保持良好作息习惯,以饱满精神投入新学期学习,同时围绕产业学院教学工作、实习安排及职业规划等议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实习材料存档流程,提升企业实习管理质量,3月12日下午,通信教研室在博识楼A4S305召开了关于2021级企业实习材料存档专题会议。此次会议由通信专业教师张磊主持,教研室全体指导教师参会。(教研室会议现场)在会议过程中,张磊针对企业实习各项材料存档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阐述。他强调首先要保证实习材料存档的完整性,从实习协议、实习成绩鉴定表到实习双周报等,每一项材料都关乎学生实习成果的评估。然后,张磊对存档材料的规范性提出严格要求,主要包括格式统一、内容充实、签字盖章齐全等方面。在此过程中,他列举了以往存档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材料缺失、实习岗位各项材料前后不一致等,并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最后,教研室主任张天飞强调,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企业实习材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确保材料规范、完整,经得起学校检查。此次会议的召开,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企业实习材料存档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规范的存档流程不仅有助于准确评估学生实习表现,还能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与合作,机器人教研室于3月7日组织开展了《电路分析》课程集体听课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推动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活动期间,教研室教师共同走进课堂,认真听取了《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张立臣教授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清晰的教学思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张老师通过板书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电路分析的核心知识点,受到了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 课后,参与听课的教师们围绕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本次听课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还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建设的方向。课程组教师表示,将结合此次听课反馈,优化教学设计,强化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不断提升课程的育人效果。机器人教研室将继续开展类似的教研活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迈向新台阶。
为全面增强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领域的专业能力,并促进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深度整合,以确保新学期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稳固基础,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教研室于3月6日在党员活动室成功举办了以“青年教师科研教学能力提升”为主题的教研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徐旺老师担任主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会议伊始,徐旺老师对新学期的核心任务进行了周密的规划与部署。他首先突出了教学课堂管理的关键性,强调全体教师必须严格遵循教学规范,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继而,徐老师针对企业实习材料的归档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规定了归档流程及关键时间节点,旨在确保实习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此外,还对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工作进行了周详的安排,要求指导教师加大对学生的督导力度和指导工作,以确保毕业设计工作能够按照既定计划顺利进行。为促进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本次会议特地邀请了李津津老师与高晓萍老师,就教科研论文撰写经验进行分享。李津津老师深入阐述了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关键环节,并结合个人经验,详尽介绍了论文写作过程中
3月5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召开教学科研工作推进会,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师德师风建设两大主题开展研讨。教研室主任束文强主持会议并针对近期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强调要坚持以“技术革新驱动教学改革、师德师风筑牢育人根基”为原则,推动课程建设、科研攻关与教师队伍发展协同并进。束文强提出,本年度教研室将聚焦“Deepseek平台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科研反哺教学典型案例培育”“师德考核与教学质量量化评价体系建设”三项核心任务,要求全体教师以学校“智能+专业”改革试点为契机,强化责任担当,抓实备课、科研、校企合作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力争在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AI赋能课程群建设中实现突破。随后,会议围绕两大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教研室副主任龚鹏以“Deepseek部署及在教学、科研上的具体应用”为题,详细介绍了该人工智能平台的功能架构及实训场景应用方案,提出通过AI辅助编程调试、虚拟仿真实验、大数据分析等模块,重构《智能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等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并结合新能源装备研发、电力系统故
3月12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中心主任季凌洁携北京中科仙络智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到访芜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开展校政企合作对接座谈会。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刘蕾、院长助理张松林、产业学院主管程聪热情接待。三方围绕产业学院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校政企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图为产教融合座谈会)座谈会上,中科仙络智算科技组织发展部部长张涛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技术优势及业务布局。作为深耕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服务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科仙络近年来积极与高校共建校外实践基地、订单班等合作项目,已与四川、贵州等地院校形成成熟的人才共育机制。此次来访旨在探索与芜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深度合作模式,将企业技术资源与学院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刘蕾系统阐述了产业学院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成果。她指出,学院自2023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校政企协同育人”为核心,构建“N+M”协同育人新机制,实行“厂区办学,车间教学”,校企联合组建教师队伍,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培养具有“专业能力+产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面
为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3月5日,由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助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刘蕾、副书记华静、院长助理张松林、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主管程聪一行五人组成考察组,赴武汉金石兴机器人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石兴公司”)开展调研交流,金石兴公司执行董事程曦远、人力资源及就业总监晏传杰等企业负责人参与接待并座谈。(图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赴金石兴调研)马利祥一行首先实地参观考察了由金石兴公司与武汉东湖学院、武昌工学院联合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在晏传杰的引导和介绍下,学院考察组深入了解了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课程体系开发及“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成果。产业学院通过校企“双主体”管理机制,将企业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实践,形成“项目化教学+岗位实训”闭环培养模式,为智能制造领域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图为金石兴公司参观)(图为武昌工学院产业学院参观)(图为武汉东湖学院参观)座谈会上,晏传杰全面介绍了金石兴集团在校企合作领域的实践经
2025年3月5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围绕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学工作量核验制度开展系统学习。会议由陶龙高老师主持并领学,教研室主任束文强总结部署,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以“强化师德红线意识,规范教学支撑材料”为主线展开。陶龙高老师领学《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结合教育部公开警示案例,重点剖析学术不端、师生交往失范等风险点,重申“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在教学考核中的刚性约束力。针对教学工作量化指标改革,逐项解读课堂日志记录、实践指导过程性材料留存等实操规范,明确院级督查小组的随机抽查与交叉互审机制。教研室主任束文强在总结中强调,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生命线,教学规范是人才培养的根基工程,全体教师需以更高站位主动对标要求,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日常教育教学的自觉行动。本次会议通过制度解读与责任压实,进一步筑牢了师德师风防线、明确了教学行为的量化标尺,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建设,提升课程教学效果,通信教研室于3月5日下午在A4S305组织召开了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项目制与混合式立项课程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教研室会议现场)会上,首先张天飞根据学校教务处下发的《关于开展“十四五”期间项目制和混合式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全面解读了文件对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项目制与混合式课程立项及建设的要求。明确了通信专业立项的各门课程的改革类型及建设负责人。然后从课程配套经费情况、课程建设周期、建设要求与项目验收四个方面对课程建设重点工作作出了详细的部署。为确保春季学期通信专业立项的各门项目制和混合式课程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张天飞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实践、线上资源为载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通信专业立项课程名单)通过本次会议,通信教研室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制与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工作重心,要通过科学规划、资源整合与动态管理,推动教学模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