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机器人教研室在A4S304会议室召开科研经验分享交流会。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黄洪斌主持,全体教师参会。会上,范县成老师结合自身科研经验,从论文创新点挖掘、期刊选择策略到论文各部分的撰写技巧进行了系统分享,为教师们提供了清晰的学术写作框架。汤巍老师聚焦前沿技术应用,介绍了如何借助AI模型优化科研流程,展现了人工智能与科研融合的广阔前景。凌新宇老师以万方数据库为例,详细分享了期刊资源检索、期刊评价体系及审稿周期等实用信息,帮助教师们高效锁定目标期刊,规避投稿误区。在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论文质量提升及学术资源利用等话题展开热烈探讨。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分享会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参考。会议最后,黄洪斌老师结合自身撰稿经验,分享了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并强调教师在“站稳讲台”的同时,应深耕科研,以扎实的学术成果反哺教学与实践。此次会议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科研视野,也进一步营造了教研室“互学共进”的学术氛围。推动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为学科建设注入新动能。
近日,为加强各位老师对学院的工作有清晰的认识,确保各项工作稳步运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机器人教研室成功召开了关于“聚焦教研室当前工作重点”的会议,机器人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参加,一起就当前学院工作、课堂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进行讨论。会议由黄洪斌老师主持。会议明确,课堂教学需严格落实“手机入袋、抬头率达标”要求,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参与度,并配合学院巡查强化纪律管理。科研工作方面,初步研究了年度论文统计与专利申报的情况和后续如何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在教辅联动环节,要求班主任老师与辅导员协同发力,重点关于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课堂教学管理工作,跟进大四学生的实习材料归档、就业跟踪及毕业设计指导等诸多事宜。同时部署了关于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参加工作。特别提出针对大四学生毕业设计,会议提出“严把初稿质量关”,跟进指导每位学生的毕设论文初稿撰写的内容和格式的规范性,并同步关注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情况。这次会议的成功举行对于帮助教研室各位老师明确当前工作重点、聚焦工作重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月21日下午,芜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联合芜湖紫云英创新创业学院,特邀资深职业规划导师任丽娜,为产业学院学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职’引未来——求职竞争力双核训练”的专题讲座。活动聚焦AI技术赋能下的简历制作与面试技巧,结合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支持,为学子们提供了实用性强、前瞻性足的求职策略。 讲座伊始,任丽娜老师以安徽省教育厅调研数据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她指出,民营企业仍是毕业生就业主渠道,但“简历同质化”“面试技巧不足”“求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普遍存在。同时,她详细解读了国家九项就业扶助计划与六项创业扶持政策,包括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多元化路径,鼓励学生拓宽视野,结合政策红利规划职业方向。针对简历制作痛点,任丽娜提出“AI优化四步法”:梳理个人经历、提炼核心技能、匹配岗位需求、量化成果数据。她现场演示了如何借助讯飞大模型、Kimi等工具,一键生成个性化简历框架,并通过关键词优化、数据量化等方式提升简历匹配度。同时,她强调“九不要”原则,如避免虚构经历、过度抒情
为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信教研室于3月19日在A4S305召开了关于课堂管理的研讨会。本次会议由通信教研室张磊老师主持,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骆军及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伊始,张磊邀请高伟老师和易茂祥老师针对近期听课情况,进行待改进问题反馈。易茂祥结合听课经验指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知识回顾,通过反复回顾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吸收。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走动,避免长时间停留在讲台附近,以便更好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此外,PPT文字内容应简洁明了,具有层次性,并附上提纲流程图,便于学生梳理知识脉络。他还建议教师在授课时选择坐在后排的同学进行互动提问,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声音洪亮、抑扬顿挫,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针对电子类专业,教师应将抽象的概念与物理现象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高伟则强调,教师在讲述新的知识点时要考虑衔接性,避免知识跳跃过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他还提到板书字迹大小要适中,确保学生能够清晰看到。此外,不同教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育人理念,推动学科竞赛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3月19日下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教研室在学院会议室召开了2025年度学科竞赛工作推进会。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徐旺主持,电信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共同探讨学科竞赛的开展策略与实施路径。会议伊始,徐旺对过去一年电信教研室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回顾,并深入分析了当前竞赛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他强调,学科竞赛是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彰显学科特色的重要抓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持续推进。徐旺随后深入阐释了学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育人理念的核心内涵,并提出了后续工作的具体策略:基于专业特色,完善竞赛体系。一、结合专业特性,整理并优化学科赛事之间的融合点,力求在竞赛成绩上取得新的突破。二、强化经验传承,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充分利用参赛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做好竞赛启动阶段的宣传与动员工作,营造积极的竞赛氛围。三、加强过程管理,确保竞赛质量。在竞赛全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制定详尽计划、实时跟踪进度,并建立定期
3月19日下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提升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效果,电气教研室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参与人员为教研室全体教师,本次集体备课由邹媛媛老师主持。活动就如何有效地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了讨论和经验分享。邹媛媛老师提出,电气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推导和工程应用,这些课程如何与思政元素自然结合是难点所在。龚鹏老师提出要做到思政教学润物无声,重点是找到合适的思政切入点,避免生搬硬套,并根据所带课程分享了几个思政融入案例。林谊东老师分享了他在夏季小学期组织工程伦理辩论赛的经验,为大家的课程思政融入方式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此次备课活动,教师们对如何在电气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标志着电气教研室在深化课程思政、提升教学质量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月27日,苏州迅德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迅德斯”)总经理张薇一行到访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双方就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助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及学院相关中层领导、教研室负责人出席会议。 (图为校企合作洽谈会) 会前,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梁美玉陪同迅德斯代表参观了学院实验室,详细介绍了实验设备配置、科研项目进展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成果。座谈会上,迅德斯副总经理王建中介绍了公司当前校企合作成果,重点提及与工业自动化行业头部企业汇川技术、博众精工等合作开展的培训及人才输送项目。他表示,迅德斯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师资能力提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可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打通产业学院建设路径,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系统性支持。 (图为参
3月21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副院长梁美玉及教师代表一行前往黄山旭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企业走访及项目洽谈,旨在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探索科技创新的新路径。黄山旭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LED灯具、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和销售的企业,近年实现产值的快速增长。总经理刘俊业对马利祥院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高度赞扬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质量。他表示,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号召,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图为企业实地参观)走访中马利祥一行首先参观了黄山旭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和研发中心,详细了解了公司的生产流程、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情况。随后,双方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就校企合作、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图为校企双方座谈)马利祥表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希望与黄山旭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
自动化教研室于3月17日在A4S403会议室开展主题为“前沿技术与课程融合”教学研讨会,会议由自动化教研室主任张松林主持,自动化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上,张松林对近期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鼓励青年教师将课堂管理与项目教学结合,倡导从传统的“管控”模式向“引导”模式转变。他建议教师们结合智能控制、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提炼教改选题,同时注重“教学-科研-育人”的闭环管理,合理规划时间以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在随后的研讨环节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各自的想法和建议。丁陵梅提出将自动化生产线教学平台融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通过增设“传感器-PLC-机器人”联动实验,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何野在会上建议在《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中引入虚拟示教软件,与真实机械臂结合,实现虚实同步编程,以提升学生对智能控制算法的理解。通过本次专题研讨,自动化教研室全体教师就前沿技术的融入达成共识:教学团队应立足于智能时代的需求,将学科基础理论体系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此次研讨会不仅为提升教学
为全面深化学科建设,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于近日成功开展硕士点建设方案论证会。本次会议由副院长梁美玉主持,执行院长马利祥、副院长刘蕾以及多位骨干教师出席,共商学院学科发展规划。同时学院特别邀请安徽财经大学周森鑫教授莅临指导,为硕士点建设出谋划策。会议伊始,马利祥院长着重强调了硕士点建设对学院长远发展的战略重要性。他指出,当前学校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以硕士点申报为契机,全面推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优化及科研平台升级。他要求全院教职工统一思想,紧扣学科建设核心指标,强化团队协作,确保各项建设任务高效落实。随后,梁美玉副院长对硕士点建设方案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汇报。她从学科基础、师资力量、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了学院的建设规划。梁美玉特别提到,学院将聚焦电子信息方向,全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并计划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周森鑫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对学院的硕士点建设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一系列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