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开学近两个半月来,电气学院教师除了忙于线上教学外,还利用好网络平台扎实做好教学管理、考研辅导、学科竞赛等多项教科研工作。专业评估材料不降质。电信和通信两个专业打破专业壁垒,建立了共享交流群,通过网络会议、信息共享,发挥群策群力,保证了迎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评估材料即将提交验收前,两位教研室主任自找公办地点对表逐项核查,保质保量完成材料准备。(核查专业评估材料)毕业设计指导不减速。学院落实指导教师责任制,严格指导过程,督促指导教师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毕业设计指导情况记录。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及辅导员各司其职,确保毕业设计及时上传至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指导毕业设计)考研复试辅导不断线。学院在研究生国家线公布后第一时间向达线的同学发布复试与调剂等相关信息,并针对学生报考情况及需求就国家政策、招生类型和方向、专业知识等内容开展点对点线上辅导。(辅导研究生复试)学科竞赛准备不停步。学院智能制造协会和电子科技协会指导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员开展赛事交流活动,及时解决备赛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加强小组成
2020-04-22
特殊的2020年春,对于电气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两个专业来说今年也是关键的一年,因为这两个专业即将迎来专业评估工作。专业评估是对高等学校专业的教育质量的评估,是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不断改革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从而了解学生培养中带有共性和方针性、政策性的问题,以便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 (专业评估电子版清单和材料)教学材料、师资信息、毕业生社会反馈等众多材料都是专业评估必备材料。疫情期间大家的距离被隔远了,信息交流、过程讨论、数据汇总等材料收集工作变得困难了很多,而评估时间节点是紧迫的。特殊时期采用特殊方法,电信和通信专业打破专业壁垒,建立了共享交流群,通过网络会议、信息共享,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保证了迎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整个材料准备期间,两个专业组建了迎评小组,采用“同计划——分步走——齐分享——共协商”的思路,保证了工作的高效性。即:首先各专业根据评估指标内容,协同进行指标材料清单与模版制定;然后各专业根据已制定的内容,单独
2020-04-06
你是否有想念如意湖畔摇曳的垂柳?你是否会想起校园里步履匆匆的老师同学?当熟悉的老师们化身主播用尽“百般武艺”去圈粉是啥体会,来听听电气学院梁美玉老师是怎么说的:“无论是从课堂互动效果还是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我都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减线下,大家跟我一样,都对线上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梁美玉老师工作照)“想要获得学生的认可,就得老师提前做足‘功课’”“网络教学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网络工具,更要知道如何把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梁美玉语气坚定的说到。第一次使用在线课程,需要不断尝试各种网络工具的操作,及时关注学校提供的各类培训信息,并与学院教师互相交流,确保自己掌握操作方法。课程资料和课件、问题互动及作业布置等各项工作的提前准备是线上教学有序开展的保证。同学们早预习,一起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最关键的是多思考如何去教学。线上教学跟传统课堂教学不一样,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学习。什么样的在线授课方式能吸引学生,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理解,
2020-03-30
疫情期间,除了教学上“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火热开展,学院各专业的教研室活动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3月26日晚,电信教研室就专业评估事宜,开展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腾讯会议,对本专业目前已完成的自评报告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讨论,会议完成了自评报告各指标点的审核、打分以及相关支撑附件完整性与准确性的确认。会议中,相关教师根据自己负责的指标点进行整体阐述,详细地说明了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和对应支撑材料收集情况,并给出自己对自评报告中存在的疑惑点,针对存在的疑惑,教师们各抒已见,参考以往的专业评估范例以及院部的指导意见,讨论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本次会议要求教师们要根据会议讨论结果,再进一步对评估材料进行细调,以及后期将会进行教研室内部的交叉式审核,确保评审中材料的质量和准确性。(会议截图)疫情虽然给教研室交流、各项材料的收集等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大家坚信寒冬已去,暖春到来,疫情终会散,教师们不惧繁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必将保证教研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文/图 刘正男 核/梁美玉 审/孙惠玲)
2020-03-27
面对疫情,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师者仁心不变。电气学院张天飞老师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线上优势,以崇高的师者风范和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保障疫情期间教学工作的平稳开展。张天飞在接到学校的通知后就积极准备线上教学工作,首先把学校的三大平台逐一摸索了一遍,在网上查找课程学习视频,对比视频和教学大纲。找好课程视频后考虑作业如何发放和批改,尝试把教材中的作业转化成不同的形式在平台中展示,让学生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在QQ群和直播答疑的时候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作为通信教研室负责人,在带头做好线上教学工作的同时,张天飞积极组织教研室老师进行教学探讨,耐心指导新进教师教学业务和要求。(张天飞居家工作照)能确保当前线上教学等工作顺利推进,这背后其实需要张天飞协调好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需要最大化的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每天安顿好孩子休息后,她不是在整理专业评估教学材料就是在忙着备课,她不仅要统筹安排专业评估进度,还要尽最大努力把每一堂课上好。在教学工作之余,她对其他行政工作也
2020-03-16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开学被迫按下暂停键,为了响应“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电气学院今年71岁的陈永煌教授也第一时间投身到线上教学中,戴上耳麦,面对摄像头,摇身一变成了学生心中的“网红爷爷”。陈永煌教授带着“线上教学如何开展”、“腾讯会议是什么”和“FIF平台怎么用”等困惑,踏上了“一波三折”的线上教学之路。他深知线上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好坏,虽然线下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他对于现代教学技术、敏感度都不如青年教师,身负教学工作的责任感让他心急如焚。在学校教务处组织线上教学培训后,陈教授开始研究学习FIF平台,学习如何直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陈教授有困惑的地方及时向青年教师学习,寻求家人的帮助。经过多方努力,逐步摸索,不断试错,反复尝试,得以顺利的开展线上教学工作。现在他已然适应了这种新的授课方式,课前在QQ群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在FIF平台上传教学视频,利用腾讯会议直播进行新的教学内容的讲解和答疑,同时还能针对共享屏幕时学生看不清老师鼠标勾画知识点的位置与其他老师分享了自己
2020-03-10
2月26号下午,自动化教研室负责人张松林副教授通过腾讯会议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就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研讨。(教研室全体成员与会)张松林老师首先详细介绍了“FIF平台+爱课堂+直播”的线上教学执行过程,指出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目前线上教学开展平稳。随后,陈永煌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老师一定要做好“备课-录课-在线直播”三个环节:老师要提前按照知识点录制成教学视频或者寻找合适慕课资源,并上传到FIF平台供学生提前学习;再按照课表时间进行爱课堂签到、点答,有效保证了课堂纪律的良好;而在直播环节里,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点总结梳理和例题讲解,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会老师分享教学感想)各位老师对直播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展开了讨论分享:如共享屏幕时学生看不清老师鼠标勾画知识点的位置,陈永煌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如安装指针墨迹软件等。李美老师也分享了爱课堂客户端中签到、答题、作业发布等方面的个人经验。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自动化教研室积极探
2020-02-27
为落实各级关于春季学期开学时间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影响的指示精神,电气学院全力确保“停课不停学”。2月10日上午,电气学院线上教学第一课在雨课堂、QQ群等正式开讲。“课程能够如期开讲,源于学校和学院领导的重视,也得益于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参与活动的师生及家长都这样感慨。(学院教师积极线上备课和授课)据了解,根据学校的要求,电气学院第一时间将信息传达到身在省内外的每名教师。因教学任务重,每名教师克服困难,积极准备,认真通过FIF在线课程平台建立课程,利用超星学习通及雨课堂等其他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学生在家进行网上学习)经过努力,教师们通过多种平台和形式实现了学院主要专业教学任务的线上教学。 (文/吕海涛 图/电气学院 核/审 孙惠玲)
2020-02-12
12月10号中午,学院在A4S304会议室组织召开了2018年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验收评审会。教学督导陈永煌和王鸣教授及各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教科研主管徐旺主持。(项目负责人汇报)评审会上,8名核心课程项目负责人就11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从建设目标、建设情况、建设成果、经费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汇报。督导专家分别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的改进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专家们指出,核心课程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课程内容应有前沿性和时代性并持续更新,教学改革应体现先进性、多样性和互动性,充分利用线上课程资源,合理设计线下授课和线上学习的各个环节,体现线上资源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优势等。(教学督导进行指导)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对本科专业评估和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会持续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文/图 卞程远 核/吕海涛 审/
2019-12-12
12月11日晚7点,为确保学分置换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学院进行了2019届毕业设计学分置换答辩。王鸣教授、李爱兰教授、刘春静博士及教科研主管徐旺作为答辩老师参与答辩会。学分置换是我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项特色举措,旨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的方式展现自身创新与实践的成果,以获奖情况作为学分置换条件。在竞赛准备和竞赛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等其它各项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同时进一步体现了我校应用型高校培养方案的亮点。(学生在PPT讲解)此次置换共有陈加伟等11名毕业班同学参加,他们都在此前的学习过程中参加过学科类竞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次置换过程中增设了答辩环节,主要分为PPT讲解、专家提问、学生回答等过程。(评委点评)答辩结束以后王鸣教授与李爱兰教授针对学生在答辩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整改意见,其中强调最多的就是申报材料内容以及格式的不规范。同时两位教授还对参与答辩的学生提出了一点希望,希望各位同学在以后的生涯中不忘初心,在创新创造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发扬安信工“立
20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