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教师职业化的发展通道建设,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依托学校近期启动的2022年职级职等评定工作,2022年11月2日上午,通信教研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了2022年职级职等评定工作宣贯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天飞线上主持,通信教研室全体教师在A4S305线下参会。(张天飞线上主持会议)(通信教研室老师开展讨论) 首先张天飞对学校2022年下发的职级职等评定文件进行详细解读,重点讲解了教师序列各级别申报材料要求,明确了申报时间。随后教研室老师针对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张天飞和丁娇针分别对教师提出有关任职标准的疑问,如教科研成绩应如何计算得分、专业能力应如何计算等等,一一进行了解答。(丁娇发言)本次宣贯会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职级职等申报评定的积极性,深化了教师对我校职级职等制度改革等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培育了自我学习、不断成长的良好氛围,为后续在工作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指明了方向,更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专题教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深入发掘和提炼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院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达到育人成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了多次课程思政主题研讨,11月9日,机器人工程教研室再次邀请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鲍翠翠老师,举行了以“职业素养”为主题的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机器人工程教研室副主任李美主持,教研室主任刘蕾和相关教师参加了本次讨论会。鲍翠翠老师首先向大家解释了选取本次思政集体备课的主题的原因,并组织大家围绕该主题进行思政元素挖掘。孙帮来首先就《工程制图》课程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与大家进行探讨。鲍翠翠结合个人课程,表示可以以正反案例引入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如制图课程中,以工程实例引导学生必须严谨、求真、务实,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接着,平国祥结合上述的讨论,提出在绘图工具上,目前市场普遍使用的是国外绘图工具,可以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多使用国产绘图工具,以此来提升国产绘图工具的市场竞争
为规范学院的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学校开展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的要求,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于2022年11月4日在博识楼S403开展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本次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由副院长梁美玉主持,副校长孙辉、副校长章敏凤、教务处副处长程玉林、教务处副处长孙怡川、校级督导陈晓红等人参加本次检查。梁美玉首先对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本学期常规教学运行、实践实验教学情况、教学过程性考核实施情况、教风和学风、教研室课堂思政建设情况、企业实习等重点工作做了详细汇报。随后学校检查组走访实验室,对学院双排教师授课落实和实验教学效果表示肯定。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对教师所授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生作业、学生笔记和平时成绩考核表等教学材料进行了抽查。检查结束后,检查组成员逐一发言,分别对学院的2022版培养方案教学改革课程实施情况、实验室教学情况、企业实习、课程教学材料和教师听课情况等作出问题反馈并提出具体建议。孙辉在会上表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日常教学运行平稳,教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10月31日上午10点30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教研室在A4S303开展了2022-2023年度春季学期新开课程建设方案专题研讨会,会议由机器人工程教研室负责人刘蕾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图为机器人教研室开展课程建设研讨会)会议伊始,李美介绍了会议的主题以及流程,结合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梳理了明年春季学期本专业的重点课程建设需求,主要包括: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机器人建模与仿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机器人电气安装调试实训等课程。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课程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类型,各抒己见。大家一致认为对于后续的专业课程建设,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课程内容需要有广度和深度,必须做好前期的调研与建设准备。张立臣提出在课程建设初期,要结合相关已有素材,充分开展调研,平国祥和孙帮来就《机器人建模与仿真》课程进行实践教学设计的探讨和具体课时安排的分析,其他老师也根
为进一步推进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2022年10月27日上午10点30分,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燕老师,开展了以“不负时代使命,不忘社会责任”为主题的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议由电信教研室主任刘春静主持,教研室教师集体参加,旨在探索专业课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化思政教学。 会初,龙海燕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题以及会议流程,并以《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介绍了该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在课程授课中融入了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给出了基于光电传感器设计自动路灯控制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绿色环保的重要意义。王燕对传感器专题的思政教学内容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她指出课程思政以“顺”和“融”为主旨,切勿生搬硬套,思政元素一定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专业性、行业性、时代性开展“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会议中,廖晓纬发表了自己对思政课程的看法,他认为,思政教育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无形胜于有形,将遵纪守法、专业素养、爱国情怀等育人元素落实于细
为进一步推动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实,支撑《机器人电气安装调试实训》的课程建设,10月13日晚,机器人工程教研室针对该课程的实验室建设开展了线上讨论会。本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刘蕾主持,教研室副主任李美和相关授课教师参会。(教研室老师线上会议)(教研室老师进一步梳理课程体系)会议过程中,教师们针对当前学情,纷纷给出建设意见。孙帮来建议以本体整机或本体部件形式采购若干,以增加学生对机器人本体结构、核心部件的认识,理解机器人的传动原理;梅志慧和陈玲认为实验室的建设要可以实现对工业机器人实训课程的支撑,建议对学生认识、学习、理解机器人控制系统硬件及其工作原理提供条件。通过大家踊跃的讨论交流,会议初步确定该实验室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1.示教器;2.控制柜;3.伺服电机。李美认为该实验室的建设不仅满足《机器人电气安装调试实训》课程需求,还可以支撑《综合创新实践I》的控制柜的组装与电气设计,《综合创新实践II》的伺服电机调试与控制以及《综合创新实践III》机器人总线通讯开发与调试
为进一步加强自动化教研室师资团队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自动化教研室于2022年10月19日12:30在博识楼A4E302办公室召开教研室师资建设研讨会。学院督导陈永煌教授、自动化教研室主任张松林,以及自动化全体教师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现场)首先,张松林介绍本次会议的具体内容。为提升教研室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学院横向项目目标的达成做出自己的贡献,教研室拟组建项目团队,攻关横向项目。张松林以自身举例,给老师们介绍了横向项目开展的意义。对于教师的层面,在项目参与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摄入新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拓宽专业发展领域;对于教学的层面,教师在各门课程中能够将所涉及到的实际应用层面的知识,融入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去,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专业知识内容,并且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意义和价值;对于团队层面,有利于增强团队意识,加强合作能力。(张松林发言)陈永煌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给青年教师做了非常好的指引。他指出,起步阶段,以学习为目的,以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为目标,从小项目
为落实学校有关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要求,2022年10月13日,通信工程教研室召开了2023—2025年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会议,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天飞线上主持,通信教研室全体教师线下参会。(张天飞线上主持会议)首先张天飞介绍了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十四五期间具体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然后强调实验室建设规划一定要立足C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培养目标,符合专业规划发展方向,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确立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优先满足四级挑战项目所需实验教学平台。随后教研室老师集体梳理了培养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实验场所与设备的需求,统筹考虑相近学科专业实验室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已有实验室和新建实验室的有机衔接、实验用房和建设经费、各专业对同一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需求和教师能力的培养提升等方面。(通信教研室老师开展讨论)此外,丁娇对新建实验室能够承载的专业课程及实验室建设的先后顺序提出了具体建议和要求,还带领老师对
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深度,有效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樊晨老师应学院邀请,与电气教研室全体教师通力合作,开展本学期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电气教研室各教师结合本学期授课课程的目标、特点、重点和难点,从思政元素的选取、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实施过程的注意事项、教学反思体会等方面进行分享和交流。此外,部分教师对课程中思政内容的挖掘方法、融入方式、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融合形式等提出疑问与想法,并与樊晨进行沟通与讨论。樊晨就电气专业课程的特点,总结宏观角度的课程思政内容,具体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信、敬业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内容,采用专业知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有机统一的方法,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课程思政团队,始终保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图为课程思政集体备课现场)本次备课活动为电气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搭起了相互学习研讨、交流沟通的平台,也展示了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的思
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深度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于近日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娜、陈玮婕与各教研室教师们进行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议由通信教研室副主任丁娇主持,各教研室教师代表参会。(丁娇主持会议)会议伊始,丁娇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及会议流程,其后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目前授课课程的思政融入情况进行了介绍。高伟关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提出以产品的成本概念的入手,树立学生的工程意识;张编妹结合《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目标,通过引入国内仿真软件的不断发展,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责任心;史玉华则在《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通过中国通信研究现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方面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等,大家积极踊跃进行发言,不断的向思政教师请教与学习。听完大家的介绍,王娜和陈玮婕结合每一个教师的课程内容,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们强调,专业课教师需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专业课教学的每个环节,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