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及科研能力,明确全年工作目标,全面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质量,合理安排科研及教学工作内容,4月19日下午1点,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在A4S307以“精准教研,凝心聚力”为主题开展科研及教学研讨会。此次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龙海燕老师主持,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伟、教研室主任刘春静、李爱兰教授、廖晓纬教授、李宁辅导员及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伊始,龙海燕就此次会议主题内容进行总体介绍。刘春静就教师分层考核实施方案做详细讲解,确保每位教师工作及绩效合理评分评级,切身保护教师利益,同时王伟副院长针对各位教师提出的关于参加科研申报、个人工作认领等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本着关爱毕业生的原则,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我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度交流,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求职过程中通过利用自身优势,寻找适合自己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理念。最后,关于夏季小学期挑战项目师资安排、学科竞赛进展以及校级科研团队
2023-04-21
4月14日至16日,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论坛(2023年)在苏州开幕,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苏州大学承办。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通信工程专业教师一行3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论坛主题贯彻教学发展新理念构建人才培养新格局。论坛共有来自全国近700位高校教师参加,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大学的13位专家学者针对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建设、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验教学体系、一流课程建设、教师能力培养与职业发展等内容进行报告交流。清华大学张旭东教授的教学发展《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建设》、北京大学王志军教授的工程教育《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工程实践培养》、南京大学杜力教授的一流课程建设论坛《四全一体、一人一芯》,针对模拟及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与实践的创新理念、创新教学设计、创新实施举措、课程评价等多方面向参会人员作详细报告,并与参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通过此次论坛,我校教师认真学习了专家学者的报告,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教学和课程建设方面的学术交流,受益匪浅
2023-04-21
为进一步落实我专业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障就业质量,自动化教研室于2023年4月17日13:40在博识楼A4E302办公室召开有关促进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专题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松林主持,学院书记陈振参会指导,教研室无课教师全员参与。会议初始,陈振书记就刚结束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做出总结,号召全体教师继续做好做扎实教育教学实施、学科竞赛指导、纵向课题申报、横向课题等工作。针对当前春招即将结束,本专业学生整体就业情况有待提升等问题,参会教师展开激烈研讨,确定了构建学校、学院、教研室、毕设指导老师、辅导员多层联动帮扶机制,为促进学生就业保驾护航。又是一年毕业季,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当务之急,本次研讨会明确了教研室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短期奋斗目标和长期努力方向。
2023-04-19
为了更好地推进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埃泰克“寿命台设计与开发”横向项目工作,2023年4月13日自动化教研室在A4E302开展了横向项目工作推进会。陈永煌教授和执行院长马利祥出席会议并讲话,自动化教研室全体青年教师参会。会议由自动化教研室主任张松林主持。张松林主任介绍了埃泰克公司与我校开展“寿命台设计与开发”横向科研项目合作的框架内容,同时希望各位青年教师积极配合,做好项目的落实和推进,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切实用科技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会上陈永煌教授就横向科研工作与各位青年教师进行了讨论、交流,并就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最后马利祥院长再次强调了横向科研项目的重要性,指出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是高校的职能之一,并重申了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职能,并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横向科研工作,认识到横向科研项目对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二是要积极主动与企业沟通交流,寻求合作机会,创造合作条件;三
2023-04-19
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开展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通知》的要求,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于4月13日在博识楼S403开展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本次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由副院长梁美玉主持,副校长孙辉、副校长章敏凤、教务处副处长王啸楠、教务处副处长孙怡川、校级督导陈晓红等人参加本次检查。梁美玉首先对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秋季学期因疫情未完成实验课程补做情况、春季学期常规教学运行、实践实验教学情况、教学过程性考核实施情况、教风和学风、教研室课堂思政建设情况、毕业设计和企业实习等重点工作做了详细汇报。检查组对学院春季学期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教研室活动开展、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问题改进、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实施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随后检查组按照各自分工,随机调阅检查材料,对教师所授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生作业、学生笔记和平时成绩考核表等教学材料进行检查。检查组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反馈,与学院进
2023-04-14
3月25日至26日,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在重庆邮电大学举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青年教师马利祥、梁美玉、龙海燕、刘正男、张编妹5位老师荣获本次赛事全国三等奖。该项赛事由工业和信息化教育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指导,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认可的50项全国性高校教师教学竞赛之一。本届竞赛共有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众多“双一流”高校在内的200所高校500余位青年教师参赛。本届大赛于2022年4月启动,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预赛分为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四个赛区,四个赛区从初赛结果中共推荐182名教师参加决赛。2023年3月25日,决赛根据课程分为8组进行。参加决赛的课程包括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光电子学与器件等。 决赛评委由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5名省级教学名师以及10名电子信息教指委委员组成,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微课与教学内容
2023-04-14
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功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自动化教研室于2023年4月12日14:00在博识楼A4E302办公室召开《电气控制及PLC》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韩燕玉、吴佳、孙惠玲老师以及自动化教研室教师们参加本次活动。首先,孙惠玲老师针对课程思政过程应该包含的道德伦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五大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邢凯盛老师对《电气控制及PLC》这门课程进行了介绍,针对课程体系,分别从课程的学时安排、教学安排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项目化教学中去的。《电气控制及PLC》课程的授课教师丁陵梅和史春飞针对这门课程如何融入课程思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及是如何在授课的时候实施的。其中史春飞老师举出自己上课的实例进行了说明,他采用围绕团队协作的项目考核方式,进行随机考核的过程,从而督促学生进行组内相互讨论、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韩燕玉老师指出课程思政是
2023-04-13
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青年教师教学水平,4月3日下午,自动化教研室举行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研讨会。本次会议主要针对教研室所承担的实训课程授课情况进行研讨,会上张松林主任首先对青年教师认真备课,不畏辛苦的作风进行了赞扬,同时也针对课程授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看法。教研室教师也依次进行发言,总结目前在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以及自己的看法。会上陈永煌教授针对实训课程教学问题提出了宝贵建议,得到教研室教师一致认同。通过本次会议的研讨,教师们对承担的实训课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师间也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指导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2023-04-13
为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4月12日中午,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在A4S307以“思政有温度,育人有角度”为主题开展了课程思政集体备课研讨会。研讨会上,主持人袁荫教师首先《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为例,阐述对此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融于的角度以及方向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学院韩燕玉、孙惠玲教师肯定了此类专业课程的思政结合点,同时也指出思政教育要有角度,思政融合要有温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程特色,以育人为导向。教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享对本次课程思政主题的理解。本次会议深化了教师对思政融于课程的理解,提升了思政育人的教育观念,为后期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探索以课程思政为突破、打破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边界、实现专业课程思政的多主体协同育人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2023-04-13
为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发挥课堂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通信工程教研室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智、樊晨和张齐云三位老师,于2023年3月29日下午14:00分,在A4S305开展了本学期“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的研讨活动。会议由通信教研室副主任丁娇主持,教研室所有教师参加本次会议。研讨会上,首先,通信工程教研室高伟、张磊、张编妹和张迎春四位老师分别汇报、交流了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探讨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方式、方法和心得体会。然后,张齐云老师指出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不应仅仅局限于精益求精精神,可以从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四个方面入手,挖掘一批富有地方民情社情特色的工匠精神典型案例与人物,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充分发挥翻转课堂、微课、慕课、虚拟仿真平台等载体作用,开展任务式教学、项目制教学等,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此外,陈智、樊晨两位老师建议应结合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特点,在教学方法、内容、模式上进行课程教学
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