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挑战,勇创新,夯实基础向前冲——电信专业挑战项目1为进一步深化2022-2023学年项目制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2022-2023学年夏季学期开展挑战项目1(C1)——电子设计综合创新实践I。为期四周的挑战项目1包括原理图绘制、PCB元器件布局和布线、收音机焊接、单片机最小系统焊接及电路板调试,每组学生按照老师下达的项目需求完成项目任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答辩验收与项目总结报告撰写。挑战项目C1开展期间,各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合作、互相沟通、积极调试,授课老师们认真指导、耐心讲解。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挑战项目1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专业教学方式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有了直观了解,提升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知程度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了解了什么是集
6月7日上午,通信教研室召开了一次主题为“红专融合的项目化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的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丁娇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本次会议,主要探讨了通信工程专业教育的新模式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事宜。 (教研室集体开会)会议首先阐述了“红专融合”的涵义,指的是将红色文化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弘扬革命传统和优良精神,同时加强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在讨论红专融合的设计思路时,通信教研室老师凝练出“民族自信、科技报国、辩证唯物主义”等红色精神,并一致认为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实践环节等多个方面入手,将传统的学科知识与红色文化和实践结合起来,构建一套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体系。讨论中,与会老师以《通信工程综合创新实践I》项目化课程为案例,详细探讨了如何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将红色文化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参与项目设计,学生们不断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能更好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力量。在实现红专融合方面,通信教研室老师各抒己见,提出了多种方式,如讲授点拨、案例穿插、专题嵌入
为有序安排20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2023年6月2日上午,通信教研室在A4S305召开了实习部署会。会议由通信教研室副主任丁娇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本次会议。会上,首先丁娇结合学校最新下发的有关实习工作安排的通知文件,对实习时间、实习审批材料要求、实习工作总体安排、实习过程性管理工作、实习安全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逐一讲解,并要求指导老师跟学生认真传达企业实习的必要性、目的和意义,实习基本情况及途径、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注意事项等。随后,教研室主任张天飞指出企业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专业学习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途径,也是锤炼意志品质、提前熟悉岗位、引导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实习工作落实、落细:一是指导教师要摸排学生的基本情况,督促学生积极参加校联实习宣讲会;二是要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求职,在实习岗位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三是指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
为聚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能力,6月7日中午12点,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在A4S307开展教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工程教育转型初探——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跨学科实践项目(挑战项目3)为例”为题的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参会的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全体教师。本次会议由电信教研室副主任龙海燕主持,强调本次活动主题,阐述本次大讨论对学院教育教学的意义。每位参会教师踊跃发言,对跨学科的挑战项目3提出见解和建议,并分享各自在挑战项目课程方面开展的教学改革措施以及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跨学科实践项目为例的讨论:挑战项目3课程背景与意义、课程怎么形成跨学科、课程准备怎么做、课程准备评价标准、形成成效。电信教研室主任刘春静强调优秀的实践项目带来的“收益”仰取俯拾,能够备受企业青睐,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知名度”。最后,王伟总结本次活动思想大碰撞的“火花”,对挑战项目3课程提出了期望与要求。此次活动,使教师对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工程教育转型初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
为引导电信20级大三同学做好企业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企业实习工作顺利开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5月31日下午在A4 S307召开以“企业实习与师德师风”为主题的指导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刘春静主持,全体电信专业任课教师参会。首先,刘春静详细介绍岗位实习管理规定、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安全以及实习注意事项等多项内容,并强调学生应自觉遵守学院实习规定,按要求完成企业实习课程,同时也应自觉遵守实习单位管理制度。刘春静强调企业实习是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加深对社会、行业了解和认识的重要渠道,希望学生把企业实习当作大学的最后一课认真对待,在实习岗位上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提升,给大学学习画上圆满句号。此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研室副主任龙海燕就企业实习任务给出具体安排,并借助企业实习工作强调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并给全体教师宣读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师德师风规范要求,积极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通过本次
为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学院工作安排,2023年5月31日中午,自动化教研室和机器人教研室在A4S303开展以“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量纲的实践与研究”为主题的会议,该会议由自动化教研室主任张松林主持,自动化教研室和机器人教研室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对会议主题展开讨论,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会上,张松林针对“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量纲的实践与研究”这主题内容进行了一系列介绍,介绍了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量化评分标准以及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里程碑概念。院长助理刘蕾老师针对此次会议内容发表了看法: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重点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最终达到何种能力水平,需要在此之前制订相应的量化目标。针对目标内容进行量化,有助于评分标准的量化。之后每位参会教师积极发言,对本次会议的内容提出了很多补充意见提供了更具体的改进措施。最后,张松林总结并强调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量化对于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为保障本学期收尾工作的顺利进行,电气教研室于5月31日开展期末总结会议。本次会议由电气教研室副主任田德红主持,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电气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会议。(图为电气教研室期末总结会议现场)会议中,田德红列举了本学期期末收尾需要做的工作,当务之急是本周需要做好的毕业设计存档工作。还有期末考试监考的注意事项、小学期上课的事项、企业实习的注意事项、以及师德师风的相关注意事项。(图为马利祥讲话)马利祥院长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尤其是毕业设计的存档工作需要仔细审核,要保质保量完成学生论文存档。对于监考和企业实习的相关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补充意见,要保证考风考纪营造诚信考试风气;确保企业实习的真实性,从指导老师的层面杜绝虚假实习,以及对考研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图为教师参与讨论)会上,电气教研室教师对本学期上课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报,对课堂上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本次期末总结会议,有助于梳理学期末重点事项,顺利完成学期末收尾工作。
为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023年5月24日下午我校成功举办了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的校内选拔赛。本次比赛由教务处主办,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全校各学院共30多支队伍报名参赛。参赛队伍主要参加CAIM工程创客赛道机器人创新应用仿真设计赛项,该赛项聚焦机器人创新应用场景,以机器人仿真技术为依托,重点考察选手在机器人领域的方案规划、场景设计、仿真运行、二次开发、方案呈现等能力,为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比赛前夕,各参赛队伍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积极备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有15支队伍脱颖而出,选拔出的队伍将代表学校参加省赛。省赛在即,希望各参赛队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在赛场上尽展综合素质,以昂扬的斗志,精湛的技能,赛出水平、赛出风貌。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5月24日,电信21级学生经过4个学期专业导论课学习后,终于迎来最终考核验收。考核按照课题划分,相同课题同台PK,学生汇报激情澎湃、侃侃而谈,展示作品优点与创新点,评委教师认真倾听、仔细检查项目实物及文档并给出针对性点评,学生虚心接受,现场气氛既紧张又活跃,不少项目实物让评委眼前一亮。不少学生纷纷表示专业导论课对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表达对同组同学同舟共济、乘风破浪的感谢之情外,还表达对指导老师孜孜不倦、耐心教诲的感激。通过4个学期电信专业导论课的学习,既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也充分锻炼学生项目化工程能力,对后续课程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经过10周不断磨砺,同学们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教师借助小班制形式,于2023年5月17日开展了电信导论验收活动,由经验丰富的教授坐镇,给学生提出专业性指导意见。本次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课题汇报、答辩、实物演示以及结题报告展示,以此检验学生对课题的掌握程度,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课题独特风采,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此促进培养全方位应用型人才。经过四节课的汇报,学生能够汲取他人优点,意识自身不足,不断查缺补漏,不断提升自我,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图为李爱兰教授针对验收工作总结图为廖晓纬教授提问图为学生汇报图为学生演示课题成果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本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电子信息专业的进一步认知,也提高学生对学科竞赛的兴趣,为汽车电子行业不断输送人才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