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人才培养
教学动态 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动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推进“十四五”本科教育系统性改革,主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求,通信教研室于5月22日在A4S305召开了“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专题研讨会。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上,首先张天飞组织各参会教师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的研讨主题,以小组形式,从“培养目标重定位”、“课程体系重构”、“评价体系革新”以及“产教融合深化”四个方面开展前期调研汇报分享。各小组结合具体高校改革措施,多维度深入解读了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的核心要点。其中,培养目标要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与素养导向”。人工智能替代了重复性知识劳动,本科教育需聚焦培养机器难以替代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整合能力、人机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数字素养与伦理意识也应成为学生必备的能力,涵盖AI工具使用、数据安全、伦理风险判断等。其次,本科教育应通过学科交叉、分层递进重构课程体系。如西安交通大学构建覆

2025-05-28

为扎实推进学院科研工作,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5月20日,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在A4S304召开科研工作阶段汇报会。会议全面总结本学期科研进展,分析存在问题,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会上,教研室教师依次汇报了本学期科研工作情况,涵盖专利申请、项目申报(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及学科竞赛指导等方面。徐旺副主任对整体科研进展进行总结分析,指出目前教研室专利申报复审9项、论文投稿或返修2篇,学科竞赛成绩稳中有升,其中蓝桥杯竞赛表现突出,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初赛作品需注意提交截止时间。他强调,当前科研工作与年度目标仍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强化落实。龙海燕主任就科研工作推进提出三点要求:强化团队协作,各科研平台/团队研究方向需紧密契合学院学科发展目标;明确个人任务,每位教师须确保完成年度基本科研指标(如专利受理1项/人);完善沟通机制,鼓励教师及时反馈科研困难,学院将提供针对性支持。会议最后,与会教师围绕科研项目申报、竞赛指导经验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本次会议系统梳理了科研进展,凝聚了共识,为下

2025-05-28

为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与企业实习材料管理工作,确保教学资料有序且完整存档,通信教研室于5月22日在A4S305组织召开了2025届毕业生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材料存档工作部署会。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伊始,张天飞对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企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材料存档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解读。其中,针对毕业设计电子材料归档,要求学生将毕业设计定稿上传至指定系统,文件夹命名需统一规范为“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待毕设指导老师确认且系统审核通过后,由各指导教师汇总所带学生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纸质材料归档则需要指导教师对每一项材料的内容、签字要求、日期标注进行审核。此外,所有归档材料需经学生本人、指导老师在装档材料验收单签字确认,再由教研室验收教师再次验收通过后方可存档。  (教研室会议现场)针对企业实习材料存档,根据存档方案要求,需要各位指导教师对标不同类型实习(校联实习、自联实习、励志计划、延后实习),按照对应的清单目录指导学生规范存档。此次会议为毕业设计和企

2025-05-23

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流程,提升毕业设计归档工作质量,5月20日,电信教研室在A4S304会议室召开“毕业设计归档工作专题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徐旺主持,全体电信专业教师参会。会上,徐旺副主任首先就近期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总结,重点部署了实习与毕业设计两项重要工作。针对实习工作,要求全体教师及时完成实习成绩评定及相关材料归档;就毕业设计工作,特别强调要严格执行"三级审核"机制:一是指导教师须对材料进行严格自查,确保内容完整、格式规范;二是教研室组织教师开展交叉互查,重点核查材料签章、电子文档命名等细节;三是教研室最终审核,确保所有材料符合归档标准后方可提交。会议着重研讨了当前归档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改进措施。与会教师一致认为,要特别关注纸质材料的签章完整性和电子材料的格式统一性,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作,确保每个环节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本次研讨会明确了毕业设计归档工作的规范要求,强化了教师的质量意识,为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教研室将持续跟进工作落实情况,

2025-05-23

5月19日,电气教研室在A4S304举办“数智浪潮下教师转型与创新能力升级”专题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与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教研室副主任龚鹏主持会议,教研室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等教师共同参与研讨。会议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下的教师应对策略”展开。龚鹏指出,随着智慧课堂和数字资源广泛应用,高校教师需主动从传统授课者转型为学习引导者和数字技术融合者。然而目前教学中仍存在技术使用碎片化、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需通过系统培训和实践积累不断突破。汪中霞老师结合武汉大学“数智启迪计划”案例,分享了智能课堂平台在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中的应用经验。她强调,教师应掌握AI工具使用方法,并基于数据优化教学资源配置。陈亚新老师则以电气工程教学为例,展示了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工程课程中的融合应用,有效推动了学生的工程实践与数字素养协同发展。会上,参会教师围绕“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构建”“数字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龚鹏在总结中表示,教研室将依托智慧教学平台,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成长档案,探

2025-05-23

4月16日,电气学院智能网联团队在深入研读最新科研论文的过程中,汲取了丰富的新技术与新理念,并举行了一场内部分享会,将团队成员们在学习中积累的宝贵收获传递给每一位成员,共同推动智能网联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这次分享会涵盖了多个智能网联技术的前沿领域,包括车联网通信协议的优化、高精地图的构建技术、以及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算法等。团队成员们通过研读多篇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的论文,不仅了解当前行业的技术热点与发展趋势,还从中挖掘出具有启发性的创新点。在分享会上,几位团队成员就特定主题进行深入讲解。张磊老师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车联网通信协议,该协议通过优化数据传输结构,显著提高了通信效率与稳定性,为解决复杂环境下的通信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张天飞老师则分享了关于高精地图自动更新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技术通过融合多源数据,实现了地图的实时更新与精准定位,为自动驾驶车辆的精确导航提供了有力支持。此次分享会不仅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与思想碰撞,还激发了大家对智能网联技术深入研究的热情。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

2025-05-23

4月17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校级科研团队务虚会在A4S305举行,会议由自动化教研室张松林主持,电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教授易茂祥,刘传柱等团队成员参加会议,围绕科研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与成果导向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易茂祥作主题发言。他指出,当前团队成员存在跨多个科研团队的情况,导致精力分散、主攻方向不聚焦等问题。对此,易教授强调,科研创新既要注重学术成果产出,更要重视人才梯队建设。每位成员应明确团队核心研究方向,确保科研成果与团队战略目标高度契合。张松林结合团队发展现状补充发言。他表示,科研团队建设应坚持"人才驱动"理念,通过建立个性化培养方案,帮助青年教师找准科研定位。"选准方向比盲目发力更重要。"张松林建议实施"科研方向双选机制",在智能控制、信息处理等特色方向上形成研究小组。本次务虚会为科研团队发展理清了方向,明确了"聚焦前沿、培育人才、强化特色"的建设路径。在学院将持续优化科研生态下,支持团队在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领域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学术品牌,为学校的科研建设注入

2025-05-21

为探索机器人工程专业在数智化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方向,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机器人教研室近日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各参会老师结合自身课程实际,深入探讨了AI给课程带来的多方面影响。会议伊始,老师们纷纷围绕AI在各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在实践类课程中,如ROS机器人程序设计相关课程,AI的引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写代码的正确率。老师们分享了如何利用AI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编程逻辑,减少因粗心或对语法不熟悉而导致的代码错误,从而有效提高编程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然而,在探索AI赋能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也意识到寻找适合自身课程教学以及学生特点的AI工具至关重要。不同的AI平台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有的擅长代码生成,有的在算法优化方面表现出色,还有的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库和学习资源。老师们需要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挑选和整合合适的AI工具,使其与教学过程无缝衔接,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过于依赖AI的问题引起了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在当前

2025-05-20

为保障2025届毕业生毕业设计答辩工作顺利开展,5月13日,自动化教研室在A4S304会议室组织召开毕业设计答辩工作专项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刘传柱主持,自动化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围绕"规范流程、严控质量、协同育人"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刘传柱结合近三年答辩工作数据,系统梳理了答辩流程优化要点,重点强调学术规范审查、评分标准统一、应急预案制定等关键环节。针对新进教师在答辩资格审核、过程文档管理等方面的疑问,张松林通过典型案例解析,并就答辩记录规范化、成绩评定标准化提出明确要求。本次研讨会的开展,不仅加强了教师们对毕业设计答辩重要性的认识,也为教研室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研室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持续完善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本次毕业设计答辩工作高质量完成。 

2025-05-20

5月8日,机器人工程教研室召开专题工作研讨会,围绕毕业生就业与论文管理、期末课程考核、专业招生宣传等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伊始,黄洪斌老师聚焦毕业生工作。针对尚未就业的毕业生,要求指导老师深入了解其就业困难,开展 “一对一” 精准帮扶与人文关怀;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控上,划定 “查重率≤30%” 红线,组织两轮全员查重,对不合格论文淘汰处理并责令导师限期整改。同时,明确 5 月 14 日分专业进行答辩,采用 “交叉评审 + 校外专家盲审抽检” 机制,建立论文质量追责制,筑牢学术规范防线。朱国武老师围绕期末课程考核提出严格要求。强调试卷命题要遵循教学大纲,按基础题(60%)、综合题(30%)、拓展题(10%)科学设置题型,统一使用学院模板,参考答案需细化得分点与模块化评分标准。在试卷保密环节,严禁网络传输试题,利用专用加密电脑命题,印刷全程专人监督、废纸当场销毁,并实行 “自查→交叉互审→主任终审” 三级审核,确保 5 月 12 日前完成命题提交。  会议尾声,黄洪斌老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