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数字转型,深化AI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探讨如何利用先进AI技术助力工作和科研。通信教研室于2024年4月22日召开了AI工具助力教学主题培训交流会。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张迎春进行培训分享,教研室所有教师参加本次会议。张迎春近期参与“揭秘AI在教学资源制作中的魔法:案例实践与应用实操工作坊”主题课程,并将学习成果与教研室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分享。张迎春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培训的初衷和目的,即通过案例实践与应用实操的方式,深入探索AI技术在教学资源制作中的创新应用,以便更好地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随后,详细分享了在培训中学习到的一些精彩案例和实践经验。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了AI技术在教学内容生成、个性化学习推荐、智能评估反馈等方面的应用。例如提供“角色扮演”对话逻辑来细化使用者的问题表述等,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AI技术的强大功能,也为教师提
4月22日,电气教研室在A4S304会议室召开期中教学材料检查反馈会,本次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束文强主持,全体教研室教师参会。会议伊始,束老师就中期教学材料检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强调,中期材料不仅是学生学习进度的反馈,更是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每位教师都应严格把关,确保材料的质量与完整性。在谈到毕业设计与企业实习的存档材料时,束老师特别强调了毕设的完整性。束老师指出教师们应该严格要求学生,确保毕业设计的独立性和创新性,杜绝抄袭现象。同时,他也提醒每位教师要密切关注毕业设计和企业实习的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提醒学生按时提交相关资料。本次会议的召开,不仅为电气教研室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教研室教师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大家纷纷表示,将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切实履行教师职责,为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电气教研室将继续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
近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了深化教师科研实力,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积极筹划并推动2024年度安徽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经过前期的周密筹备和广泛动员,教师们积极响应,纷纷投入到科研项目的构思与申报材料的准备中,最终提交42份科研项目申报书。学院组织了一系列研讨会和培训活动,旨在全面解析科研项目申报的各个环节。在教研室指导阶段,教研室主任亲自担任主讲嘉宾,深入解读了申报政策,并分享撰写申报书的实用技巧。同时,结合过往成功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使他们对科研项目申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申报项目的质量,4月26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邀请安徽工程大学教授陈孟元前来提供专业指导。陈教授的科研经验丰富,对科研项目申报有着独到的见解。在指导会上,陈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申报书的撰写要点,从选题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到预期成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他强调,申报书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能够准确传达研究的核心价值和意义。此外,陈教授还就研究方向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指
近日,华东赛区第十一届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赛圆满落幕。在这场云集了众多“双一流”高校的激烈角逐中,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代表队脱颖而出,斩获两项荣誉。本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汇聚了华东地区包括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昌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知名高校的青年教师,展现教学风采,竞技教学技能。竞赛内容广泛,涵盖数字系统设计、电路、信号与系统、信号处理、电工学等多个电工电子基础课程领域,旨在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经过激烈比拼,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梁美玉、刘正男、潘玥三位教师在数字系统设计赛道中荣获华东赛区省级二等奖,束文强、徐旺、杜闪闪三位教师荣获电路赛道的华东赛区省级三等奖。(图为比赛现场)赛后,为了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我校代表参观了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该实验室的教师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学习,共同探索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发展路径和创新实践。(图为参观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次大赛的获奖,不仅是对我校代
为确保2023-2024学年夏季学期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通信教研室于2024年4月19日开展了夏季学期课程研讨及师资安排会议。集体深入探讨了挑战项目课程的设置与改进并科学精准地安排了师资力量,本次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上,张天飞首先给通信教研室新进教师简单介绍了我校夏季学期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开展为期4周的挑战项目课程。接下来教研室老师围绕夏季学期课程的特色、项目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夏季学期集中开展挑战项目实践教学,应更加注重项目的综合性和创新性,以有效提升学生理论应用与实践的能力。其次,教研室成员就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AI智能工具,提升夏季学期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然后,在师资安排方面,综合考虑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及教学经验,合理组建课程组,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经过深入研讨和精心组织与调配,完成了通信工程专业大一、大二及大三夏季学期课程的师资安排。最后,张天飞
为确保日常教学工作的稳定开展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自动化教研室于4月18日开展了教学材料交流会。本次交流会旨在探讨日常教学材料的规范性,优化教学过程。教研室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日常完成的材料归档工作进行逐一讲解,并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警示。史老师首先讲解了毕业设计归档材料,详细叙述了论文定稿内容的注意事项。随后,阮老师从期末试卷的制定、批阅、课程小结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化的说明,胡老师讲述了学生实习材料的周报规范性和内容完整度。最后,刘老师对常规教学材料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通过以上几位老师认真的讲解和演示,授课教师对各门课程和不同的材料归纳整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为持续提升教学效果,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性,4月17日,自动化教研室在A4S304开展本学年春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与反馈研讨会。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陈振及自动化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会议,教研室副主任邢凯盛主持。 研讨会开始后,邢凯盛对期中教学材料审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梳理,并与参会教师们共同探讨了教学质量、作业批改、试卷审阅以及毕业设计等相关问题。会上,陈振对教研室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初步成果表示肯定,并且项目申报和论文撰写与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勉励青年教师积极助力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此次研讨会为加强教学品质和科研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教研室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青年教师教学材料编写质量,规范教学流程,学院各教研室负责人4月15日在A4S304开展了“领航计划——教学规范人人过关”活动实施方案研讨会。会上,刘传柱对活动方案进行了详尽的介绍,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对计划的每一个细节有清晰的认识。各教研室负责人积极参与,针对活动执行、注意事项以及任务分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展开了富有成效的讨论。为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会上也确立了活动前、中、后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安排,明确了考核内容及考核要求。通过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各个教研室对整体方案的实施都有了具体了解,为活动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月12日至13日,第八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论坛在四川成都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协办,吸引了来自全国600多位高校教师参会,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信教研室主任刘春静和通信工程专业教师张迎春参加了此次会议。(图为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论坛)本次论坛以“聚焦新质生产力专业建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众多电子信息学科领域一流专业负责人、一流课程负责人聚焦人才自主培养、一流专业建设、新质课程建设,分享教育与教学成果。其中,人才自主培养议题方面主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教授关于电子信息教育的几点认识、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教授关于人工智能安全与人才培养的见解等;一流专业建设议题方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苏涛教授、清华大学李懋坤教授、浙江大学史治国教授等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在电子信息类一流专业建设方面的学科与专业建设经验,深入论述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改
为进一步深化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课程建设,强化过程管理,掌握学院改革课程建设工作开展状况,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于4月15日开展督导方案研讨。会议由龙海燕主持,讨论了改革课程过程监督的初版方案,首先介绍了督察小组的人员构成,然后从五个维度开展教改课程的监督工作,包括常态化评测、建设初期检查、建设中期检查、建设总结及问题与建议等,切实落实好改革课程的建设工作。最后,为认真准备和落实教学改革课程过程监督的相关事项,对课程改革团队、组长、副组长、检查组成员的任务进行明确分配。参会人员针对方案可行性展开了激烈讨论,邢凯盛老师对方案中建设过程中的形成性材料展开讨论,提出做好常态化监控的解决方案。李美老师建议督查组的人员配置可增加教研室教授共同参与课程检查。经过本次会议的研讨,最终明确了改革课程过程监督的最终方案,各位教师纷纷表示,在后续课程建设中,持续做好常态化监督工作,将改革课程做扎实,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