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新教师新学期教学水平,鼓励提高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于8月31日上午博识楼N01开展“双新”说课活动。本次说课活动由教研室主任束文强老师主持,原机电学院院长凌有铸老师、陈坚伟老师担任评委。本次说课考核采用“5分钟脱稿说课+专家点评”形式进行,各青年教师依次上台进行说课,从课程目标、课程地位、课程内容、教师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充分表达了个人的独到理解。每位教师说课结束后,资深评委老师给出了专业的点评意见,与新教师展开了不同观点的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了新教师对新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深入理解。说课活动是新教师新学期的第一课,也是新教师成长的重要一课。本次说课活动充分展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与教师素养,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全体教师将继续发挥创新精神,以更高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2024-09-11
8月29日上午,机器人教研室组织开展期初教学准备工作讨论会,此次会议的目的是确保从上一个学期到新的学期教学活动的顺畅过渡,保持教学计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会议由李美主持,机器人教研室全体老师参与。会议开始,黄洪斌首先回顾了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指出了要尽快完成夏季小学期的材料存档;其次提出关于期初教学材料要求课程组内保持统一,AI课堂资源要及时上传;关于补考要主动联系相关学生进行补考辅导;新老师或者是新课需要做好磨课和说课准备;最后提到关于实习双周报要及时审批,避免后续累积造成审批精力耗损。李美首先提出第一天上课难免都会有一些紧张情绪,为此一定要提前认真备课;其次关于课堂管理,要求在课上不要提及敏感性或者有争议的话题;关于实习学生状态,多沟通多交流;提出暑期培训后面会议要进行分享心得;最后指出职级职等评定的基本要求,合理利用教学空余时间进行教研或者科研论文的撰写。刘蕾指出第一次课很重要,有些规矩第一次课务必要树立好,否则后续课堂管理会比较麻烦;张立臣提出要时刻保持学术意识,要有工作规划,才会有
2024-09-11
2024年暑期,电气教研室精心策划并成功执行了一系列企业走访活动,深入芜湖威迈斯新能源有限公司、安徽恒伟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及安徽成飞集成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教师们不仅与实习学生亲切交流,了解其实习体验与成长,还与企业高层共商校企合作新篇章。此次走访不仅加深了学院与企业间的互信,也为学院优化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通过与企业的深入对话,学院明确了市场需求,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同步,为学生铺设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成长之路。同时,活动为学生拓宽了实习与就业视野,激发了他们对电气工程领域的热情与追求。学院与企业双方就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为未来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电气教研室将以此次走访为契机,持续优化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更多既懂理论又擅实践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为行业进步贡献力量。
2024-09-11
随着2024年秋季学期的序幕拉开,自动化教研室于8月30日中午顺利召开了期初工作布置会。此次会议旨在详细规划新学期的教学安排、明确教研室工作任务,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即将到来的学期打下坚实的基础。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松林和副主任邢凯盛共同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讨论。在会议上,邢凯盛特别强调了新进教师在新学期教学过程中承担的助课任务的重要性。提醒对于初次加入的双新教师而言,完成说课任务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更是通过深入剖析课程内容,掌握课程重难点,理解开设课程的必要性的关键步骤。这将帮助他们更自信地站在讲台上,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邢凯盛还指出,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各位教师需提前着手准备教学材料,精心备课,从而保障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张松林在会议的最后强调,教师们需要结合个人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规划,深思熟虑课程建设和未来发展的路线,并对自动化教研室未来的文化建设和课程教学提出要求,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鼓励教师们团结一致,勇于提出问题,加强相互之间的沟
2024-09-05
新学期伊始,为推进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扎实有效做好新学期教学、科研和师德师风建设等各项工作,通信工程专业教研室于2024年8月30日下午在博识楼A4S305召开了期初工作布置会议,旨在明确新学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本次会议中,首先教研室全体教师对新入职的3位教师加入通信教研室表示热烈欢迎,接着张天飞对教研室上学期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各位教师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本学期各项工作努力的方向,包括常规教学中的教学流程的优化、课程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企业实习学生实时动态的准确把握和双周报的及时批阅审核;鼓励青年教师结合学校的服务定位及区域社会发展,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此外,传达了学院即将开展的双新磨课活动。所谓“双新”,指的是新教师和新课程。通过这一活动,教研室将为新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学环境,同时对新开设的课程进行深入的研讨和打磨。这不仅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也确保
2024-09-05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鼓励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研室于8月31日上午在博识楼A4 S207开展“双新”说课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刘春静老师主持,教研室副主任龙海燕、廖晓纬教授担任说课评委。教师根据上场顺序依次说课,采用“5分钟脱稿说课+专家点评”的形式进行,评委从课程目标、课程地位、课程内容、教师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准备情况进行评价打分。老师们从多个方面深入阐述了个人对课程的理解,展示了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教学方法的独到见解,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思考。每位教师说课结束后,评委都会给出专业的点评和改进意见,说课活动结束后,龙海燕老师强调新学期要规范期初材料,教学材料七大件缺一不可,注意严格管理课堂纪律,以积极饱满的状态投入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此次说课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充分展现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创新魅力。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研室全体教师将继续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明
2024-09-05
2024年暑假期间,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企业走访活动。教师们前往宏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埃泰克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考察,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和身心健康,加强学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走访过程中,教师们不仅与实习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在企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探讨校企合作中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这些交流,学院得以准确把握学生实习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确保教育质量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此外,走访也帮助学院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实习管理和巩固学生实习质量提供依据。定期的企业走访活动不仅加深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互信与合作,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通过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为企业输送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2024-09-05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校、政、企在各自领域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全面提升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水平。在此背景下,经过精心筹备,第二届芜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于2024年9月4日正式开班,此次开设了工业自动化和汽车电子两个专业方向,旨在培养与智能制造紧密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图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合影)9月2日,吴猛、程聪两位老师共同主持召开了新一届产业学院的班会,为学生们介绍了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未来发展前景,同时也强调了产业学院的宿舍管理等相关要求。9月3日,学生们顺利完成了搬迁工作,并集中参观了产业学院教学,为新学期的生活学习做好了准备。(图为主题班会)9月4日,第二届芜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正式开启了新一年度的教学活动,产业学院依托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结合芜湖市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产业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学环境。产业学院的课程设计紧贴行业发展需求,不仅涵盖了工业自动化和汽车电子的基础理论知识,还特别强调
2024-09-05
7月15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圆满完成2023-2024学年项目制与混合式课程的学院验收工作,同步成功开展春季学期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分享活动,标志着学院在教育改革探索的征途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活动在副院长梁美玉激情洋溢的开幕词中拉开帷幕。她指出:“今日的活动,既是对过去一年教学改革成果的全面检阅,也是学院迈向新台阶的重要起点。我们需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严谨的态度,持续推动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院的教学发展注入动力。”在项目制与混合式课程验收环节中,教学改革课程组逐一展示验收材料,并详细汇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与成果。学院评委们对每门课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点评,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梁美玉在总结点评时强调:“这些课程改革项目是全体教师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完善课程体系,使之更加贴近学生需求。”随后进行的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分享活动,张编妹、刘正男、龚鹏、丁陵梅等多位优秀教师轮番上阵,以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深刻的见解,分享了各自在课程改革中
2024-08-20
近期,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为深化教师四层培养体系,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教育创新与教师专业成长的会议,暑期也召开多次线上会议,会议由副院长梁美玉主持。(图为梁美玉讲话)在教学改革实践指导组会议中,会议聚焦于知识图谱的精准构建、AI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梁美玉鼓励教师们勇于突破传统框架,以科技为翼,让教学内容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为学院的教学注入创新活力与生机。教学比赛小组会议中,六位教师分别聚焦榜单内不同赛事,关注赛事信息。他们各自负责传递赛事信息给学院,确保信息畅通。学院积极组织选拔,全力支持教师团队,旨在通过比赛展现教学实力,激发教学创新,提升学院整体教学质量。这不仅是对教师个人教学技能与水平的考验,更是学院通过实践锻炼,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推动教师四层培养体系深入实施的具体行动。(图为教师培养与教学改革系列会议)教师发展指导小组会议则是一次关于传承与引领的深刻对话。会议强调了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核心作用,鼓励他们以身作则,成为年轻教师的引路人与榜样。通过师徒结对、经验
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