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人才培养
教学动态 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动态

为进一步推动学院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协助解决科研教师需求,7月4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A4S401开展科研团队年中会议,本次会议由梁美玉副院长主持,学院全体科研团队成员参会,共同总结上半年科研工作成果,并对科研实验室建设申报做出说明。会议伊始,殷文君作科研团队上半年科研团队活动进行汇报,首先介绍当前科研团队数量,包含2个教授团队、3个校级团队、4个院级团队;然后介绍了上半年开展了四次会议,围绕年度规划、团队整合与人员调整、省自然基金项目申报研讨、科研团队需求及科研活动月活动等。随后,申报科研实验室的团队就申报说明表依次汇报,主要包含研究目标,成员构成,科研实验室申报必要性和可行性内容进行说明。针对申报内容,梁美玉给出指导性意见,研究目标要明确产出目标,成员组成要注意初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必要和可行性要有具体项目支撑。同时,科研实验室申报若需增补实验设备,需在附录中提供详细清单及作用说明。随后,唐诗忠就当前A4教学科研实验室盘点及整合工作进行了详细说明介绍,会议明确了S207和N208两个

2025-07-09

为进一步把握国际前沿科技动态,提升我校在纳米能源与传感技术领域的科研水平,近日,校长助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率微纳能源与柔性传感技术平台核心成员,赴北京参加“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第七届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会议(NENS 2025)。NENS 2025大会聚焦“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前沿与应用”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位纳米能源、压电电子学及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在为期三天的会期中,与会者围绕这一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深入探讨了最新科研成果、未来发展前沿以及产业化应用新路径。(图为第七届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团队受邀访问了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之一——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受到程廷海研究员、程小军研究员的热情接待。团队考察了部分课题组的先进实验室,考察了尖端的实验设备,并深入了解了包括摩擦纳米发电机等方向在内的多项前沿成果。(图为访问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参观过程中,马利祥一行与同期

2025-07-07

  5月23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A3W301教室举办“SCI论文写作与投稿策略”专题讲座,讲座由郭业才教授科研团队承办,特邀段毅博士担任主讲。讲座聚焦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核心技巧,学院全体教师参与,现场反响热烈。  讲座开始后,段毅围绕出“SCI论文八股结构”,系统解析了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方法论、实验验证、总结和参考文献八大核心模块的写作要点。他强调“方法创新是论文灵魂”,标题需“如手术刀般精准”直指研究核心,并解读“问题驱动—分析—解决”三段式逻辑框架,为构建清晰、严谨的论述提供了有效路径。在具体写作技巧上,段毅指导引言应采用“从宏观领域到微观问题”的漏斗式写法,贡献表述需遵循“学术谦抑原则”确保客观严谨,并详细解读了Elsevier、IEEE等主流期刊对图表、公式的隐形规范要求。针对关键投稿策略,他结合多年编审经验,特别指出应遵循参考文献“五年黄金法则”,实施中文文献英译的“三审原则”,并在投稿前严格执行涵盖图表、参考文献格式等细节的“十项检查清单”,强调“细节决定

2025-07-03

近日,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校级科研团队和工业互联网和智能控制院级科研团队联合会议顺利举行,会议由张松林主持,与团队成员共同梳理春秋学期的科研产出情况,并对暑期科研计划以及团队所需的硬件环境支撑等重要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会议伊始,在张松林的引导下,两个科研团队对春学期的科研产出情况进行了梳理。各成员纷纷汇报了自己在该学期内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论文发表、专利申请、项目申报等方面,展现了团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努力和成绩。通过对成果的梳理,不仅让团队成员们清晰地看到了各自的贡献,也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在总结过往的基础上,会议重点讨论了暑期的科研计划。成员们积极发言,提出了各自在暑期内的科研设想和项目计划,涵盖了智能控制、信息处理、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针对这些计划,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技术可行性、研究意义、预期成果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暑期科研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除了科研计划的讨论,团队所需的硬件环境支撑也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科研项目的不断深入和拓

2025-07-03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联合安徽德孚转向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科技处指导下正式申报《新能源汽车电动转向系统智能感知协同与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参与安徽省科技进步奖评选。我校本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牵头组织实施,围绕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的感知融合、控制优化与平台化结构等核心技术,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成果已在多款车型中实现工程化应用。为高质量推进科技奖励申报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了分阶段、多轮次的评审与论证工作。项目初期由学校科研处牵头联合外校专家,聚焦技术方向与成果凝练进行专题研讨;中期由电气学院学术委员会组织内部评审,对创新点表述、技术路线与支撑材料进行集中打磨;后期召开科技进步奖项目提名专家评审会,邀请来自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评审组,专家组听取汇报、审阅材料,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助力项目不断打磨完善。本次科技进步奖申报工作是我校近年来持续推进科研组织力建设、强化服务地方产业能力的又一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主动担当与实践成效。通过系统化

2025-07-03

6月20日至22日,第十届电气、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ISAEECE 2025)在西安西京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西京学院主办,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等单位协办。作为协办单位之一,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度参与会议的组织筹备、学术协调及会务保障工作,为大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坚实支持。(图为会议现场)会议期间,来自浙江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知名教授、学者及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电气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前沿热点展开深入研讨。浙江大学史治国教授作题为《低空无人机射频侦测:从种类识别到个体识别》的主题报告,分享了无人机侦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西安理工大学石争浩教授则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广域目标检测及跟踪方法》进行专题讨论,为与会者带来深刻的学术启发。(图为石争浩作报告)(图为史治国作报告)  此次协办国际学术会议,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推动学科建设与国际化交流的重要举措。通过参与高水平学术活动,学院进一步提升了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同时为师生搭建了与国际前沿接轨的学

2025-06-25

为切实做好2022级学生企业实习指导工作,确保实习流程规范,通信教研室于6月13日在A4S305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实习文件解读、实习材料审核及时间节点等关键环节进行部署。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教研室全体实习指导教师参会。会议伊始,张天飞指出企业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全体指导教师需严格遵循学校及学院相关政策要求,及时关注学院实习指导群发布的最新通知,下载并研读相关政策文件,重点掌握不同类型实习材料审核重点、安全规范、考核标准及突发情况处置流程。教师需指导学生签订三方协议,明确企业、学校及学生三方责任,确保实习过程可追溯、可监管。同时,教研室要求全体指导教师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在实习过程中定期与学生沟通,尤其关注实习初期的适应情况及工作状态,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会议最后,张天飞强调,实习指导工作需加强与企业、学院的协同配合,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联动机制。她鼓励教师主动对接企业导师,了解学生实习表现,为后续就业推荐及校企合作深化提供依据。(图为会议现场)此次会议的召开让与会教

2025-06-19

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战略需求,全面提升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信教研室于6月13日在A4S305组织召开了C202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及建议专题研讨会。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伊始,张天飞首先强调了C202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需要紧密围绕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合格评估整改要求及现行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待完善问题等,充分调研论证,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随后,各参会教师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学生需求以及学科前沿动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多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其中,易茂祥教授指出C202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突出重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凝练通信工程专业特色,以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等模块构建通信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突出总线、网络、编码、调制、抗干扰等学科专业内容。高伟教授则就课程课外学时与项目化改革课程管理方面提出建设意见,他指出

2025-06-19

为进一步强化校政企协同,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6月17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吴敏与湾沚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马荣带队赴常州工学院考察调研,副校长李震、董方敏,湾沚区副区长后向前,学校及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调研组一行在常州工学院校长张兵等陪同下,实地考察了该校多个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在智慧建造结构中心与智能制造国家现代产业学院,调研组深入了解了专业建设与产业技术发展的深度融合;在产教融合大楼和大学生创业园,重点观摩了校地协同育人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成果;中外合作办学的赫特福德学院以及校企深度共建的汤姆智能实验室,则展现了开放办学与协同创新的前沿模式。这些平台的先进理念和显著成效为调研组提供了重要参考。(图为考察常州工学院)在随后举行的交流座谈会上,张兵详细介绍了该校立足“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鲜明特色以及在产教融合领域形成的成熟模式和成功经验,着重阐述了学校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路径。马荣介绍了湾沚区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区域产业人才需求以及区政府

2025-06-19

6月16日,安徽财经大学周森鑫教授应邀在我校A3W301教室为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人工智能赋能科研课题申报书撰写的思考与实践》的精彩讲座。讲座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科研范式的变革,并分享AI技术在科研选题、申报书撰写中的实际应用策略,为教师们提供前沿的科研思路与方法。(图为讲座现场)周教授首先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科研模式。从数据驱动到智能分析,AI技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高效的工具,同时也对课题研究的创新性提出更高要求。他强调,教师应主动适应这一趋势,善用AI技术提升科研效率与质量。针对科研课题申报的关键环节,周教授详细解读高质量申报书的评价维度,包括选题的前沿性、研究逻辑的严谨性、技术路线的可行性等。他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申报书中常见的不足,并给出了优化建议。讲座的核心部分聚焦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科研课题的全流程。在选题环节,周教授演示了如何利用AI工具快速梳理研究热点、挖掘创新点;在申报书撰写阶段,他分享如何借助AI辅助文献综述、优化研究框架,甚至智能润色文本,使申

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