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人才培养
教学动态 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动态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广优秀教学经验,11月10日上午,自动化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开展集体听课活动,重点观摩了申忠宇教授主讲的《检测技术》课程。作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申忠宇教授本次课程围绕热电偶传感器这一核心内容,系统讲解了从热电效应基本原理、电极材料特性,到结构组成、选型规范及工业现场误差校准方法等关键知识。他结合化工、电力等领域的典型测温实例,通过PPT课件清晰展示教学内容,并融入典型故障案例分析、数据对比演示等多种方式,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直观认知,在保持理论严谨性的同时,突出工程实用性,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教学积累与鲜明的教学风格。课后,教研室组织与会教师开展了集中研讨。大家围绕课程重难点突破策略、课堂互动教学设计、实践案例融合方法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积极交流听课心得,并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改进思路。自动化教研室始终秉持 “教学相长,共促发展” 理念,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助力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025-11-1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文明课堂”创建文件精神、提升青年教师课堂管理能力,通信教研室于11月6日在A4S305召开了课堂教学管理专题研讨会。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骆军及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图为教研室会议现场)会上,首先张天飞跟全体参会教师共同学习了学校开展“文明课堂”专项检查文件精神,明确了“文明课堂”创建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营造文明、有序、健康且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其次,以年级为单位,针对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会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深入剖析现阶段课堂管理各种问题成因,并展开热烈讨论。通过集思广益,教师们总结出多项课堂管理经验,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了实践参考。其中,大一学生课堂管理的主要难点在于其从高中被动学习模式向大学自主学习的过渡。解决方案需双管齐下: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增强课堂互动性,通过案例导入、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兴趣;在管理策略上,需通过明确课堂规范、加强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习惯,同时以理解的态度进行引导,避免简单批评。大

2025-11-13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秋季学期开学以来的教学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整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提升教学质量,2025年11月6日,通信教研室组织召开期中教学检查反馈会。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骆军及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伊始,张天飞就本周教务处期中教学检查的结果进行集中反馈,她指出从检查结果来看,通信教研室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们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增强。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她要求大家重点关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几类典型问题,包括部分课程在线微课视频学生观看率偏低、教师听课反馈机制执行不及时、班主任实际班会内容与计划存在偏差、学生企业实习信息登记不完整、双周报提交及批阅不及时等。随后,教研室副主任丁娇就下一阶段教学工作中需重点关注的事项进行补充说明,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报告与试卷的规范性管理,从细节处夯实教学质量基础。最后,骆军对本次反馈会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教学检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希望全体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

2025-11-13

为顺应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国家“新工科”建设要求,2025年10月30日,机器人教研室召开了C2026版培养大纲修订研讨会。会议旨在统一思想,明确以“前沿性、交叉性、实践性、产教融合”为核心指导思想,启动对现有培养大纲的全面革新,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机器人工程人才的需求。埃夫特机器人公司柳部长应邀出席,与教研室全体教师围绕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对接进行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本次交流活动旨在将企业前沿技术需求和工程实践案例有效融入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会议聚焦于如何将现有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与埃夫特公司工程师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精准对接,从而对培养方案进行动态优化和适时调整。交流过程中,教研室各位老师结合各自承担的课程,与柳部长展开了具体而深入的探讨。朱老师就电力拖动课程如何更好地对接企业应用征询了柳部长的意见,柳部长建议在现有电机参数教学基础上,应强化伺服系统调试等实践性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邵老师

2025-11-10

11月4日上午,工业互联网和智能控制科研团队以线上形式召开月度工作例会。会议由团队负责人张松林教授主持,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围绕 “复盘近期工作、破解现存难题、规划年度科研”三大核心目标展开,为下一阶段工作有序推进理清方向、凝聚共识。会议伊始,张松林教授首先明确了议程框架。他强调,本次会议既是对近期科研进展的“回头看”,也是为下一年度科研工作谋篇布局的“向前谋”。议程重点聚焦两大核心内容:一是要求每位成员系统汇报近期在项目研发、论文撰写、实验数据整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成果,同时坦诚分享当前面临的技术瓶颈、资源协调难题或时间规划冲突;二是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国家科研政策导向及团队现有研究基础,共同探讨下一年度的科研重点方向、拟申报项目计划及人才培养目标。在工作汇报与问题研讨环节,团队各位老师依次发言,汇报内容兼具“数据性”与“针对性”。针对每位成员提出的问题,参会人员纷纷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展开热烈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会成员也结合自身研究兴趣与优势,就重点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预期成

2025-11-06

为优化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质量,提升学生理论应用能力与综合创新素养,进一步夯实育人成效,机器人教研室于10月29日在 A4S302 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分享活动。本次活动以优秀教师案例分享为核心,搭建教学思路互鉴平台,旨在促进教学方法革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活动中,张康康老师与徐娜娜老师分别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实操性的教学经验。张老师以项目式课程为实例,详细拆解了个人的教学设计逻辑与项目实践规划流程。他着重强调,“用心备课、拓宽自身知识面”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在授课过程中,需清晰为学生解答知识点的来源与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架构,让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衔接。徐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经验交流,重点介绍了项目式教学设计理论课程与项目实践课程具体实践流程,徐老师强调理论课程授课过程中务必多走下讲台,以便密切关注学生课上动态,要注意课前课后任务的及时发布;项目实践部分要注意对项目进行项目分解,帮助学生快速夯实理论基础,高效上手实践项目,另外要注意每节课验收一些

2025-11-06

近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博识楼四楼开展2024至2025学年课程改革成果展。展览集中呈现了学院在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观摩交流。本次成果展重点展示了获评优秀的《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16门课程,覆盖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和机器人5个专业,系统呈现了学院在教学设计、考核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展览现场,师生围绕项目制、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课程资源生动展现了建设的特色与成效。此次活动为学院师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交流平台,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学院将持续巩固和拓展课程改革成果,深化教育教学创新,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25-11-06

为推动团队科研效率与成果呈现质量提升,10月31日,智能电驱与能源管理科研团队在A4S403召开团队活动会议。会议围绕“AI辅助科研绘图与流程图复现”主题开展专题分享,由龚鹏老师作报告。报告系统示范了如何将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与Matlab、Python等工具协同使用,实现论文插图的快速设计、图表的可重复复现、流程图/系统框图的一键重绘与规范化输出;重点介绍了数据—脚本—图形“三位一体”的复现实践路径,以及矢量化导出、配色规范、字体与版式统一、批量改图与脚本化生成等实操技巧。参会教师现场就图形还原、复杂曲线拟合、算法流程可视化以及图像从位图到矢量的转换流程进行了充分交流,普遍反映收获颇丰。团队后续将相关脚本与模板纳入团队公共资源库,面向全体教师开放共享,持续打通“数据—图表—论文”的高效闭环,助力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 

2025-11-04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提升教学质量,自动化教研室于10月29日在A4S403组织召开期中教学检查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王秀丽主持,自动化全体教师参会。会议伊始,王秀丽系统梳理了近期教研室主要工作,围绕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实习双周报、作业批改及毕业设计(论文)互检等关键环节展开深入检查与研讨,旨在系统梳理成效、诊断问题、明确改进方向,重点部署了期中教学检查的具体任务与时间节点,并就后续教学工作的关键事项作出提醒。在教学大纲和教案材料的规范方面,王秀丽强调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必须严格遵循,在每节课后及时填写教案后记,通过常态化教学反思推动课堂质量持续提升。在青年教师培养环节中,何野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围绕“教学设计、授课技能、课堂管理”三大主题,分享了具有实操性的教学心得与方法,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次期中教学检查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自动化教研室的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通过深入交流和经验分享,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

2025-11-04

2025年10月28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低空经济现代产业技术科研团队”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组织召开阶段性工作部署会,会议由团队负责人刘旭博士主持,全体成员参会。会议首先传达了学院于10月24日召开的科研工作会精神,围绕科研动员与组织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具体落实举措,强化了团队科研任务的系统性与执行力。为进一步提升团队整体科研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会议结合学院要求与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分别制定了学术型与工程型两类培养计划,旨在实现科研方向的精准聚焦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会议还围绕年底科研目标的推进进行了详细部署。根据团队成员近期研究进展,明确了各项任务的完成节点,并针对多个SCI期刊的投稿计划进行了具体安排,推动科研成果的高质量转化与学术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本次会议进一步凝聚了团队共识,强化了目标导向,为顺利完成年度科研任务与团队建设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