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AI赋能教育已成为推动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提升教学质量与学院整体教育水平,学院近期举办了以“AI赋能智慧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改革与培训学习心得分享会。活动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开放、互动的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之间分享AI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案例与宝贵经验,共同探索AI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会上,袁荫首先就人工智能在教学改革和创新中的应用案例和经验进行分享。他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学生互动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AI技术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袁老师的分享不仅引起了在场教师的浓厚兴趣,也为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图为袁荫分享)随后,龚鹏上台分享了AI技术融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反思。他详细阐述了将AI技术引入传统继电保护课程的背景、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龚鹏还坦诚地分享了在教学探索中遇到的挑战和解
为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进一步提高夏季学期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育人效果,通信教研室于2024年6月26日在A4S305开展了《通信工程综合创新实践II》即挑战项目2课程集体备课活动。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刘蕾院长和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本次会议。会议伊始,张天飞向课程组老师对挑战项目2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考核细则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并强调了该课程在培养学生设计开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然后,课程组各位主讲老师针对各自授课班级,围绕授课内容、授课进展和学生学习状态进行了反馈与讨论。随后,针对下一周授课内容,课程组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构思,板书设计和项目实践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探讨。最后,刘蕾院长针对各位老师反馈的问题以及课程集体研讨内容,强调各位老师一定要及时作好教学反思,充分发挥好课程组的作用,定期研讨和交流,形成切实有效地教学改进计划和教学设计思路,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的效果。通过本次集体广益,取长补短的集体备课研讨活
2024年6月2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高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论坛于6月21日至23日在青岛成功举办,旨在传播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邓玉和孙双双两位老师参加了此次盛会,与全国各地的学术同仁们共同探讨和分享了自动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论坛期间,众多学术界的重要专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报告,呈现了一场知识的盛宴。 本届论坛紧紧围绕自动化类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与教学成果三个方面展开。与会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培养自动化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分享了各自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举措。 在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参会者们不仅聆听了顶尖学者的精彩演讲,还参与了多个主题研讨会,围绕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也为推动我国自动化类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为了深入了解、有效推进21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情况,电信教研室于2024年6月19日在A4S307召开21级电子信息专业实习就业情况研讨会。首先,龙海燕老师详细阐述了研讨会的核心议题,全面分析了当前阶段电子信息专业21级学生的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去向、岗位、类型以及学生们在实习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惑。21级169名电信学生参与了本次实习,其中26人考入励志计划,34人获得了校联单位的实习机会,47人有加入校联单位实习的意愿,17人申请延后实习,45人有自联实习意愿。然后,王伟副院长对电信教研室在推动学生实习就业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肯定,建议进一步挖掘新的校联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联单位的面试。通过此次会议,电信教研室深入分析了21级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实习需求与现状,积极与各实习单位沟通洽谈,努力为学生开辟和落实更多的实习机会。通过汇聚众智、共商共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习就业推进方案,全方位支持21级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工作,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进入职场,为未来的发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近期于A3博学楼W301开展了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旨在探讨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校长助理、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副院长梁美玉,副院长王伟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全体专职教师参加本次活动。会议伊始,梁美玉强调了此次思想大讨论的重要性,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知识和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主动迎接挑战,强调了学校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并鼓励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图为梁美玉讲话)随后,五个专业分别就前期教研室思想大讨论的子主题内容进行汇报。机器人工程专业就“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主题进行了汇报,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强调其在各领域的进展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人工智能已深刻影响教育领域。她提出高等教育的三大趋势:教学工具智能化,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教育内容更新,增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教学模式变
为确保2021级自动化专业学生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自动化教研室于6月13日在A4S402开展了企业实习指导专题暨春季期末总结会议。会议由自动化教研室副主任邢凯盛主持,自动化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开始后,邢凯盛向全体教师讲解了学生实习相关内容,强调校内实习指导老师要认真做好实习指导工作,对于实习学生的材料审查要依据标准严格把关,并分享了企业实习指导工作中的经验心得。刘传柱就企业实习指导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并要求相关老师要做好学生企业实习的过程性管理,保证企业实习的顺利进行。邢凯盛就本学期教研室总体工作进行总结发言,同时强调要做好下半年秋季学期课程相关教学材料的准备工作。最后,全体教师依次发表了自身对于本学期的工作总结。经过本次会议的深入研讨交流,不仅加强了教师对于企业实习指导工作的认识,同时也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6月13日中午,机器人教研室老师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一次机器人工程专业2021级学生企业实习工作会议。会上,李美老师宣布了学生实习的相关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的实习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让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将专业所学知识跟企业具体工作相结合。会上说明了学生企业实习工作的相关流程,以及近期企业实习各位老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首先需要各位老师摸排自身所带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掌握他们的实习动态,对申请延后实习的同学要充分告知其存在的风险。与学生交流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多去参加校联企业的招聘,多投简历多了解。针对自联的学生,指导老师应充分审核自联企业的资质,岗位是否与专业有匹配度。李美老师强调实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的方向,同时学生也是自我提升和的过程。通过实习,学生可以不断挑战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并且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在这次学生实习工作会议中,机器人教研室的老师们共同探讨了实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实习,为后续的实习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6月12日下午13:30在A3S203开展了22级通信工程专业《通信电子线路》课外实践项目验收活动,项目指导教师高伟及通信教研室其他教师集体参加项目验收并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此次通信电子线路课外实践项目旨在通过实际焊接调试FM收音机,加深学生对通信电子线路原理的理解,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勇于克服操作中遇到的困难,最后完成实物焊接与调试,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验收现场,高伟老师首先介绍了项目验收流程及注意事项;然后各组同学有序进行汇报答辩,其中汇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元器件的认识、实施过程及心得体会等。随后,每组依次展示了他们焊接与调试的FM收音机,整体收音机音质清晰,能够接收到部分频道的广播信号且接收效果良好。(图为验收注意事项宣贯)(图为学生答辩与验收)通过开展《通信电子线路》课外实践项目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焊接技术应用于实践中,着重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为保证教研室期末环节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机器人教研室于2024年6月11日下午在A4S303召开以“试卷批阅规范和小学期工作安排”为专题的会议。会上,黄洪斌老师强调了阅卷的规范重要性,要求所有老师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给分,不得出现随意判分现象,保证阅卷工作的质量。其次对期末归档,也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按归档要求进行整理,保管好教学材料,同时也要妥善保存电子版材料,便于后续查验与审核。最后,针对夏季小学期的课程,老师们要及时查阅自己的课表,清楚自己的课程安排,做好授课前的准备,核查教学材料是否完整。不仅如此,还要充分利用夏季小学期的时间进行跟课和课程建设。为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推进项目式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通信教研室于2024年6月5日在A4S305开展了2023-2024学年夏季学期《通信工程综合创新实践I》和《通信工程综合创新实践II》两门挑战项目课程的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会议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伊始,张天飞强调了夏季学期挑战项目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将已学过的课程知识综合运用于工程实践当中,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然后,各课程负责人针对教学大纲分别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细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随后,参会教师针对修订的教学大纲展开讨论。其中,在《通信工程综合创新实践I》课程的研讨中,教师们重点讨论了更新的部分实验项目难度是否保持一致,是否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电子线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的一般设计方法。《通信工程综合创新实践II》作为新开课程,重点针对项目选题是否合理,项目内容是否满足教学目标,项目考核是否强调过程性考核等方面展开积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