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质量提升,自动化教研室于10月10日在A4S304开展了主题为“核心课程建设及团队建设”的专题研讨会。此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松林主持,自动化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伊始,张松林阐述了课程建设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的重要性。随后,张松林详细介绍了课程大纲的修订与优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行业前沿技术开发创新教学案例等方面核心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会上,全体老师还对当前行业热点——数字孪生技术进行了深入、热烈讨论。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与会者围绕课程组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数字孪生技术、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探讨。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教师们对课程建设重要性的理解,还促进了自动化教研室内部的学术交流合作,为团队研究方向提供思路。通过此次深入的交流与分享,自动化教研室的教师团队将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自动化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10月9日上午,电信教研室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会议室开展了一场面向全体电信教师的专题交流会,共同探讨如何开展教师备课与课堂管理。首先,教研室副主任龙海燕老师强调了各课程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的重要性,课程组会议不仅能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还能提高教学预见性与应对能力。然后,针对如何高效备课、如何建立课堂规则以及强化课堂互动与反馈,各位老师进行了深入探讨。杨晨老师根据自己的备课经验提出,应充分利用寒暑假期和课余时间至少备课两次,第一轮备课对课程进行宏观规划与内容梳理,第二轮备课对教学设计进行细化并展开学情分析;姚文清老师提出通过人工智能深化教学改革,利用AI大模型对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升级,通过AI课堂测评、监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潘玥老师就课堂管理分享了自己的上课经验,可以让班长和学习委员协助管理课堂,共同维护课堂秩序和纪律,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最后,龙海燕老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希望各位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高效备课、
为促进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创新发展,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融合,10月9日,电气教研室在A4S301会议室召开了“高校研究性教学动态和大模型应用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电气教研室龚鹏老师主持,围绕当前高校教学改革趋势及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会议旨在通过分享研究性教学改革经验,推动知识图谱、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并探讨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赋能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会议开始时,介绍了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趋势,并强调了教学创新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自主学习中的重要性。讨论围绕两个主要主题展开:一是研究性教学内容的创新,特别是在知识图谱等技术工具的应用方面;二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涵盖了五星教学法、BOPPPS教学模式以及大模型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参会教师积极分享了各自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大家一致认为,AI大模型应用前景广阔,能够显著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效果。本次研讨会促进了教研室教师间的学术交流,为未来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9月20日,电气教研室组织教研室老师集体在A5N204教室,听取了陈坚伟老师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听课结束后,电气教研室组织各位老师于A4S301会议室开会,分享听课感受及启发。各位老师纷纷分享了听课的感受和启发。大家一致认为,陈坚伟老师的授课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讲解深入浅出,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同时,老师们也对陈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方式和教学技巧给予了高度评价。青年教师们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大家积极研讨教学方法,交换教学心得。此次集体听课活动不仅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提升学院电气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分享和交流,老师们共同探讨了放大电路分析方法的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展望未来,电气教研室将继续组织类似的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创新,为培养
近日,我院电气教研室利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前往国内知名电气工程研究机构进行外出培训。此次培训在新政策背景下展开,重点探讨了电力学科的发展、何为一门好课以及如何深入搞好科研等问题。在新政策的指导下,电力学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培训中,专家们指出,电力学科的发展应紧扣国家能源战略,注重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融合发展。同时,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教师们需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关于何为一门好课的讨论,与会教师一致认为,好课程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实践性和互动性。教师们应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如何深入搞好科研方面,培训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教师们被鼓励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积极申请科研基金,此外,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是提升科研水平的关键。此次培训不仅为电气教研室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更为新学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
9月27日,机器人教研室组织开展了关于李美老师《自动控制理论Ⅰ》课程的集体听课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本次课程中,李美老师围绕授课内容,设计了完整的教学环节,课前回顾—课中讲解、互动—课尾总结,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讲解复杂概念及理论时,李美老师巧妙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李美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此次集体听课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观摩李美老师的课堂教学,其他教师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在听课结束后的交流讨论环节,教师们针对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交流,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自动控制理论Ⅰ》课程的教学质量。机器人教研室将以此次集体听课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
为助力青年教师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本着相互学习、相互提升、持续改进的教研理念,通信教研室于9月27日在A3S301教室组织开展了《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课程集体听评课教研活动。课程由通信教研室主任张天飞主讲,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本次活动。本次导论课,张天飞围绕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学科特色等方面对通信工程专业做了全面的介绍。重点介绍了基于项目的学习串和基于混合式模式的课程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充实,讲解由浅入深,以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同学们热情互动、积极反馈。通过本次课程学习,使得通信工程专业大一新生详细了解通信工程专业知识体系框架、应用领域及发展概况,初步建立了学习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增强了专业的认同感。课后,教师们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大家积极研讨教学方法,交换教学心得。课堂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通过集体听评课活动,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课
9月25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A3S301开展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务处副处长王啸楠、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马利祥、副院长王伟、副院长梁美玉、督导李爱兰、督导张立臣、凌有铸教授、廖晓纬教授以及安徽工程大学张红教授等位校内外教师担任本次决赛评委,对15支参赛队伍进行现场评审。(图为比赛现场)比赛伊始,马利祥回顾学院青教赛的发展历程,强调了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创新竞赛对于推动教育实践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的重要意义。他寄语所有参赛教师,希望他们能在比赛中充分展示教学才华与创新精神,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学院乃至学校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图为马利祥讲话)王啸楠指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竞赛中,学院教师们展现出了高超的教学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体现了学院教师们的教学实力和水平,也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增添了光彩。希望所有参赛教师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
为持续推动教学改革,打造高水平课程,9月25日上午,电信教研室针对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的项目制及混合式课程建设进行了全面解读,要求各项目组、各课程组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不断夯实课程平台建设。教研室副主任龙海燕老师首先解读了校教字〔2024〕18号文件,带领大家熟悉了项目制和混合式课程立项及配套经费的通知内容,要求按照预定计划有条不紊的落实各项建设任务。然后,龙老师传达了关于开展教学改革课程常态化评测的通知(校教字〔2024〕105号)。通知文件强调了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评测的重要性,应通过有效问卷的收集反馈,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了解教学进展与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此外,龙海燕老师详细说明了项目结题的具体要求。根据相关文件规定,课程负责人需在建设期满后提交包括项目制课程设计方案、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及实际授课计划在内的多项材料。这些材料将用于课程建设的检查验收,由教务处负责督促改进。对于未能有效执行项目的课程组,学校将依情节轻重采取警告整改或撤销项目
9月24日,自动化教研室举行集体听课活动,重点听取了张松林主讲的《C#程序设计I》课程,教研室教师全体参加。在本次课程中,张松林主任围绕C#这门在自动化及信息技术领域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C#的核心概念与应用技巧。课程内容丰富,采用演示、案例等方法演示C#程序的编写、讲解了对象初始化器,以及static关键字(静态字段与静态属性)等知识点,张老师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教学功底,还体现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自动化教研室始终秉持着“教学相长,共促发展”的理念,不断推动教学质量与学术研究的双重提升。自动化教研室将以此次集体听课活动为契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