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让初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新生快速感知专业魅力、激发学习热情。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围绕“点亮一盏灯”主题,开展了一场72小时特别行动。新生们通过点击屏幕中自己的名字,成功点亮了一盏灯,这一简单的操作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复杂的工程技术。为此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宣传部工作人员采访了此项目的负责人李虎老师,深入了解项目的相关内容。
(图为采访李虎老师)
当被问及项目灵感来源时,李虎老师说道,主要想是让新生在入学之初通过一种方式,感受到自己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增强新生的初来学院的归属感。然而,项目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在谈到项目难点时,李虎老师坦言:“工程量大是首要问题。从电路设计到PCB焊接,再到软件编程以及语音合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雕琢。而且,负责各个板块的人员沟通、协调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图为实验室同学加班制作项目)
据了解,为了攻克这些技术难题,负责电路设计、PCB焊接、软件编程、语音合成的师生团队日夜奋战。在电路设计阶段,反复优化方案,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PCB焊接过程中,大家小心翼翼,避免出现任何虚焊、漏焊的情况;软件编程方面则不断调试代码,保证点击名字和小灯亮起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语音合成部分也经过多次测试,以达到最佳的音效效果。指导老师在过程中作用关键,不仅提供技术指导,更给予精神引领。有学生表示:“老师陪着我们熬了好几个通宵,遇到技术难题时及时给与指导,同时在我们疲惫时给予鼓励,让我们更有动力坚持。”这种师生并肩作战的模式,不仅高效解决了项目难题,更实现了教学相长——老师在指导中深化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学生则在实操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让知识传递更具温度与实效。
(图为李虎老师介绍项目情况) (图为李虎老师指导学生攻克难题)
此次“点亮一盏灯”72小时特别行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欢迎仪式,更是一堂生动的实践教学课。它直观地体现了学院“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通过项目的参与,迎新小组同学们展现了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高效协同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新生对学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和攻坚克难的精神,为新生们在踏入校门这一刻,上了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相信这份入学之初的专业启蒙与精神传承将对2025级新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