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招生就业
就业资讯 首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资讯 > 详情页
润物无声 潜心躬耕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课程思政赋能“双师型”教师助力产教融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5-04-29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年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促提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我省制造强省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秉持“突破传统、面向市场、聚焦应用”的办学理念,以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为抓手,强化专业课程“育人”、“育才”功能,做优课程思政“主渠道”,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全方位打造“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的“升级PLUS大力推进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

学校多层次多维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在价值引领层面,服务学生的发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在精神塑造层面,有意识地把劳动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融入教育;在情感激发层面,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团队理念创新,课程教学与课程育人一体化设计,课程思政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课程内容创新,融入了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思政元素;教学方法创新,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课程思政入脑入心,润物细无声。

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

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职工党支部为安徽省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其中“双师型”教师党员占比超过70%,2023年度开展行业前沿讲座30余场,将思政贯穿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形成具有教师职业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共同体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学院不断强化“双师型”党员教师政治历练,巩固拓展“现代学徒制”,在学习和生活中点燃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言传身教中让学生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体悟人生的经验,践行着教育家精神,不仅要着眼于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将自我发展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

(图为产业学院教师授课)

(图为2024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双师型”教师团队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承接横向课题数量和合同金额逐年提升,在第75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电子信息专业教研室主任刘春静的《一种用于集中式数据通信的最优时序控制方法及系统》斩获金奖。同时面向新兴产业技术需求和企业岗位要求,重塑学生培养体系,实施“新师资、新平台”的“双新”改革措施,培养理念和育人效果获得政府和长三角企业高度肯定,产教融合成效显著。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学生紧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以电子信息专业为例,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共提供70余项项目由学生选择设计,每个学生需负责或参与至少4个,担任组长至少8次,其余岗位实践至少6次。同时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等方式,与科大讯飞、芜湖固高、苏州博众精工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多元的实践平台,其中学校与苏州博众校企合作订单学生共计110人,就业率超97%,企业满意度达100%。

图为合影.jpg藦卡机器人参观.jpg行健机器人参观.jpg(图为科大讯飞、芜湖固高、苏州博众精工等企业产教融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双师型”教师队伍以舞蹈机器人比赛为基础,以电子设计竞赛、智能制造挑战赛、智能车竞赛等五大赛事为依托,融合创新课程项目与挑战项目,将第二课堂参与度融入第一课堂考核,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内课外实践活动参与活力。同时通过组建四大科技社团,科学开放实验室,倡导学生自管自治,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全面支撑。“双师型”教师团队指导学院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覆盖面为85.26%,近三年,指导学生获得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项172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8项,3项A类赛事排名位列全省高校前10。近三年学生累计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比例逐年提升。

集体合照(1).jpg(图为学科竞赛剪影)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发展的战略需要,有助于激发行业企业主体参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进而优化人才培养范式。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践行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在实践中守正创新,把教育家精神落在实处,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充分发挥教育引领人、温暖人、凝聚人、感召人、教化人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