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推进思政元素合理地融入课堂,自动化教研室于2023年3月29日14:00在博识楼A4E302办公室召开《自动化综合实训》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黄可、王来凤、王燕,自动化教研室主任张松林,以及自动化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首先,张松林对《自动化综合实训》这门课程进行了介绍,针对课程体系,分别从课程的学时安排、教学安排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在生产设计过程,会涉及安全问题,需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各环节要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自动化综合实训》课程的授课教师丁陵梅和何野针对项目小组分工过程的安排做了简要介绍。实验室是将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模拟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学生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和看法。
王来凤针对本课程情况,提出可以借鉴具体的实例和典型案例,围绕碳中和和能源问题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的观点,例如相关的模范人物的事迹简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贴近生活的常见范例,提高学生的兴趣。此外,王来凤提出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大学生的择业观的正确树立的两个方面出发,引入思政话题。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的培养都尤为重要。
黄可提出,“爱过精神”、“工匠精神”要结合具体案例来引入,用“故事”把道理讲清楚。实践的思政概念出发点较好,具体把握能力要加强。例如“科学精神”的典型案例人物“屠呦呦”等。
王燕提出,要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客观存在的问题可以大胆地提出,直面现在面临的难点,引发学生思考。不可全盘否定,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加强学生的使命感,增强学生的信心。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次活动,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意义,也为我们明确了更多思政内容的切入点,以及合理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
(图为何野发言)
(图为丁陵梅发言)
(图为王燕发言)
(图为张松林发言)